第A4版:华声杂志地图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特别报道

第A3版
华声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4年01月19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风窗》2014年第2期
“农业现代化”过程需要有历史的耐心

    【扫我看全文】

    在工业化社会中,与工业相比,农业天然是一个弱势产业。在已经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中,通常都会对农业进行大规模补贴,使得从事农业生产者的生活达到与城市人口相近甚至更高的水准。

    而中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爬坡阶段,在这种情况下,试图开动马力,让农业达到与工业一样的“发达”程度,只可能出现一批受政府扶持的“样板农业现代化”,对最广大的农村和农民并不会有大帮助。

    在目前这种“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政策热情之中,重要的是,必须正视中国的农村现实。据农业部统计,目前中国3亿亩流转土地中,真正转到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和企业经营等其他主体去的,大约只有1亿亩。中国仍有2.1亿户小农,农村90%以上的土地仍然是以小农户为主的家庭在经营。虽然粮食进口逐年增加,但中国粮食生产连续10年增长,口粮自供率并无问题,其它农产品同样供应充足且价格合理,事实上并没有出现需要通过规模化提高生产效率来满足供应不足的迫切性。

    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中国工业化逐步推进中,中国农村居住人口会从目前的7亿多逐步减少,但仍将是大量人口居住劳作的小农社会。即使在城市化达到峰值之后,根据不同学者的测算,中国的农村人口也将保留在3亿到4亿左右。看清这个缓慢的过程和也许并不怎么“现代化”的终点,政府在制定政策之时,才可能去除一夜之间将中国农村改造成大规模生产的想象。

    这种也许需要几代人反复才能完成的“农业现代化”过程,需要有历史的耐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特别报道
   第A3版:华声特别报道
   第A4版:华声杂志地图
   第A5版:华声讲坛
   第A6版:华声特别关注
   第A7版:华声特别关注
   第A8版:华声专题
   第A10版:华声公益周刊
   第A11版:华声公益周刊
   第A12版:华声悦读
   第A13版:华声行走
   第A14版:华声@都市周末
   第A15版:华声七日谈
   第A16版:华声专题
封面秀
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可能在国企
“农业现代化”过程需要有历史的耐心
区域治理不能搞一刀切
美国对日本的提防一直未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