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瑾
加快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是高职教育的现实使命。湖南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构建“产业-科技-金融-教育-人才”高效联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省高职教育在改革发展中,应以“融合式”发展为抓手,通过资源整合、产教融合、数实融合,建立紧密对接全省创新链、产业链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高职教育发展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同频共振。
整合教育资源,助推特色产业发展。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布局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需要高职教育适时而变、主动作为。首先,高职院校内部应通过专业调整撤并,努力对标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打造专业集群,凸显优势;其次,院校之间可围绕我省特色产业,探索建立高职教育联盟,有针对性开发课程、建设协同实践平台、共建科研平台和育人体系,破解当前高职教育中各自为阵、单个实力薄弱、整体特色难以凸显等问题;再次,在省内高职院校之间建立资源开放、共享机制,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支撑,助推产业实现高效联动发展。
优化产教融合,助推产业集群建设。近年来,我省高位谋划、强力推进,不断培育和壮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效明显。为此,我省高职教育应将教学与产业密切结合,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助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优化。首先,完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以产业为导向,设置动态的资源调配和优化系统,推进课程项目化,激励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协同合作,在产业项目推进中完成课程教学和专业人才培养,增强人才产出匹配度。其次,加快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在党委政府、行业企业支持下,瞄准我省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和中小航空发动机等向世界级跃升的产业集群,以及先进储能材料、硬质材料及工具、输变电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集群,依托现代产业学院,联合开设订单式培养,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为产业聚集和升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再次,实行开门办学,寻求立体融合。聚焦我省优势产业集群,与政府、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融发展决策咨询、创新产品研发、技能人才培养和鉴定、技术转化服务等于一体,将高职院校打造成产业集群的策源地之一。尤其是在技术咨询和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高职院校既要对接头部企业,更要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供服务,以助推产业集群实现发展链条完整、层次清晰。
数实融合,助推产业创新升级。根据我省“数实融合”行动计划,全省力争到2025年实现70万家企业上云、4万家企业上平台;75%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规模工业企业中的普及率达50%;打造1000家智能制造企业、3000条(个)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1.5万个智能工位。为此,高职教育应以数实融合为驱动,加大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助推提升全省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首先,以数字赋能技能人才智慧培养体系。实现教学数字化改革,开发数字化教学场景,打造虚拟仿真和智能化实践体系;吸引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培养体系数字化建设,助力中小型企业数字化改造,在智慧平台建设、人才需求信息等方面强化数据积累;将数字技术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产业需求,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其次,聚焦优势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提供数实融合特色方案。根据我省产业集群发展层级,按照国际、国内相应标准,联合各类企业,建设“AI+智能制造”“VR工作坊”等实验、实践平台,以数字技术为驱动、以实体产出为目标,在数实融合中打造学校、企业、行业发展共同体,提供基于数字技术的产业创新特色方案。再次,融入我省智能制造体系,打造数字化创新服务平台。一方面,为“数实融合”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着眼我省特色和优势产业的“数实融合”发展,构建“育训研创”服务体系,打造熟知智慧产业与数字技术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激发协同育人新动能。另一方面,在高职教育联盟中建设大数据研究院所,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联合企业共建高水平研究团队,开发基于“产业—企业—学校”,涵盖招生、培养、就业、产业发展、企业动态等内容的高职大数据平台,打通“产业—科技—金融—教育—人才”融合链条, 全面整合各类资源、发挥共享优势。
(作者系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