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选举结果可能缓解了有关欧洲金融危机向亚洲蔓延的担忧情绪。但随着西班牙问题的发酵,许多人都在猜测:一旦欧洲经济和金融系统最终崩溃,亚洲哪一个国家将暴露在最大的危险之中?
2008年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虽然全球经济遇挫时,亚洲国家往往无一能幸免于难,但受灾程度不尽相同。这取决于哪些国家与世界其他地区有最多的贸易和金融往来,以及哪些国家用高额外汇储备、充盈的国库和存在降息空间的央行,最好地武装了自己。
一旦欧洲经济崩溃,诸如新加坡、香港、韩国、日本、台湾、泰国和马来西亚这些最依赖贸易的亚洲经济体,可能要受到更大冲击。其中,韩国汽车、智能手机等产品的出口,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0%。而对台湾而言,这一比例更高达70%。依赖国际银行融资和投资的经济体,也将感受到切肤之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外国银行对亚洲地区的贷款每减少1%,亚洲本地银行就将跟进减少0.6%,使得小型企业和出口商借贷无门。作为金融中心,新加坡和香港对欧洲银行业的风险抵御能力更弱,而届时大型银行还将纷纷裁员。而由于本地金融体系较封闭,中国大陆的免疫力会比较强。
虽然中国拥有推出新一轮巨额刺激计划的雄厚财力,但其已经表示不想这么冒进,而倾向于让经济更缓慢、更可持续地增长。如果中国不打开刺激闸门,对邻国提振作用就将少一点,从而影响到包括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在内的一些大宗商品出口国。(摘自《青年参考》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