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奴”是从“房奴”、“车奴”套过来的。中国证监会不久前回应了投资者集中反映的股市回报低等问题,承认“我国股市近几年的波动幅度确实很大,投资者亏损面较大,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普遍没有赚钱。”这所谓“中小投资者”,乃是没有多少财产,却想去股市获得“财产性收入”的,结果是赔了本钱、赔了岁月、赔了心血。
中国的股民多是“股奴”,确实也有他们自己的因素,股市低靡时总是退出的居多,股市高扬时又总是蜂涌而入,已经赚了钱的方兴未艾,看到别人赚了钱看得眼红的也跃跃而试,其结果往往令人气短。然而,若将造就“股奴”的因素完全归结于此,无疑是不公道的。中国证监会 “坦承”中国股市“运行的体制和机制存在不少问题”。下列种种现象,大概都与这“不少问题”有关。
企业圈钱。“上市”早已成了不少企业“圈钱”的一大法门。要不,企业干嘛为“上市”而找关系跑门路,而且一掷千金,不惜血本?在一篇“烟王”褚时健变身为“橙王”的报道中,有一段文字说:“国内一家很有实力的投资公司专程托人询问褚时健对上市有无兴趣,这家公司看好‘褚橙’的口碑和赢利能力,有意运作‘褚橙’登陆股市。褚听了,连连摆手。‘没得这个心肠跟他们玩。再说,投资公司都要在上市后拿走股民一笔钱的。我85岁了,管不了几年,上了市,我倒是拿了钱,但亏了股民。我怕别人背后指指戳戳。’”
高管套现。因为企业上市,能像“爆米花”那样使“钱”成倍地扩张,就有上市公司的部分“高管”辞职套现;因为是上市公司的“高管”,近水楼台先得月,能购得相当数量的“原始股”,而又能掌握时机辞职,在公司上市后将“原始股”抛出,狠狠地捞上一笔。这个问题凸现于前些年的“创业板”。在短短的一年中,百余家“创业板”企业共造就了近400个亿万富翁,使“创业板”成了“创富板”。在此一年之后,仍有“大量的高管减持套现,累计套现超百亿元”。
恶性炒作。因为机构或庄家的操纵,使某些股票平地崛起,一路飙升。等到中小股民大批跟进之后,这些机构或庄家便高价抛出他们手中的股票,躲在暗中偷着乐。气球是被他们吹大的,瘪下去时被套住的就是因为不明真相而大批跟进的“股奴”。这种能够恶性炒作的机构或庄家,往往具有资金与信息的优势。在整个2007年,杭萧钢构股票被恶性炒作,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有关这起案件的报道说:“无数的事实证明,股票市场中发生的所有的内幕交易行为,都是某些庄家借此炒作出来的,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坑害为数众多的散户,而恶意炒作者则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中饱私囊。”
(摘自《杂文月刊》7月上 宋志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