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第03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广告刊例 | 标题导航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2年07月05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挤一挤“水价成本”中的“水分”

    近期,广州、东莞等城市开始陆续上调水价。那么从“水源地”到“水龙头”,供应一方水到底需要花费多少钱?公布的水价成本中有没有“猫腻”?

    一份广州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清单”,挤出了隐藏于纷繁数字中的“水分”,一方水被企业多报成本0.348元,比真实成本2.016元“虚高”了17.26%。粗略计算,按广州市相关部门核定的每年近12亿方的供水量,每方水若多收0.35元,一年将多收超过4亿元!

    去年2月至今年2月,广州市价格成本调查队对广州市自来水公司2008~2010年度情况实施了供水成本监审。城市供水成本包括制水成本、输配成本、期间费用和新增成本四部分,而此次成本监审发现,除了制水成本这一项外,其他三项都掺有“水分”。引水工程、水厂改造等新增成本这一项居然多报了3.42亿元,而该公司超标或不合理的吃喝招待费用,高达449万元。政府财政投入、企业吃喝费用、“虚高”管网漏损等费用,都被算进了企业供水成本中。

    成本核算是该不该调价、调价多少的关键所在,而从专业的角度而言,那本成本账究竟是否真实可信,有没有水分,有多少水分,普通百姓很难鉴别得出来。这就需要政府的物价监督部门不断规范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行为,提高政府制定价格的科学性,促进经营者加强成本管理。同时,对那些虚报成本甚至不能自觉、主动公开定价成本接受监审的企业,相关的监督职能部门应制定出严厉的惩罚细则,比如暂缓听证、暂缓调价等,相关企业必须为听证的弄虚作假付出相应的代价。

    水价改革是今年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的“重头戏”,在各地一片涨价声中,水价成本的“清澈见底”,究竟有多难?这既考量相关企业的信誉度,更折射出政府的管理水平和负责态度。(摘自《第一财经日报》6.28 吴杭民/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广告热线:(0731)84329417 传 真: (0731)84323862 订报热线: 8008786966
本报在西安、沈阳、北京、济南、成都、重庆、南京、福州、兰州、昆明、南宁、长沙12个城市设有分印点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语
   第03版:经
   第04版:谜
   第05版:乐
   第06版:达
   第07版:情
   第08版:谋
大佬们的“务农时代”
树上开茶馆
给顾客“假合约”
百货商场怎样“偷”走你的钱
他们这样成功
那些“不务正业”的品牌
股奴是怎样铸成的
挤一挤“水价成本”中的“水分”
欧洲一旦崩溃,亚洲谁将遭殃?
王二吃肉的故事
英国人忙着避税
不要“刺激”
政府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