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进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大学很多时候扮演的是一个情感避风港的角色。作为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处安乐窝,相对简单的校园生活,浓浓的师友感情,甚至是低廉的物价,都足以唤起“离巢”者的思念。于是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了蹭校一族,甚至有人在网上给出了《母校资源再利用手册》。
蹭关系机遇
2008年起中山大学正式启动校友日,将每年11月第2个星期六定为校友日。在那天,学校专门为其毕业生、校友举办回校庆祝活动。当然,庆祝只是个幌子,帮在校学生绸缪就业机会才是学校的真正用意。“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校友见校友也能产生别样的化学反应。2009年的毕业生招聘会上,暨南大学还专门新增了“校董、校友企业,校市合作单位”专场招聘,找工作或者换工作,不妨回母校看看。
蹭免费“培训”
总是在离校后,才发现自己多么有必要“充电”。回学校泡泡图书馆,再去听几堂感兴趣的课,如此舒适、免费的“回炉”方式,怎能错过。
事实上,许多高校的课堂、图书馆都曾遭遇蹭客“攻击”。一些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大学老师开设的课程,就连老师本人带的学生都有可能听不上,教室座位上早就被“蹭课族”的“占座书”捷足先登。
蹭便宜消费
不久前,“白领午餐食堂蹭饭地图”在网上大热,这份标注了地址、时间、注意事项,甚至指导价格的地图成了白领低成本生活指导指南。当生活成本越来越高,都市白领只能将目光转向几块钱一餐而且品种丰富的高校食堂,以及几块钱就能占用任意时长、场地永远充足的校内运动场。
蹭景点文化
浙江林学院东湖和衣锦两个校区都有植物园风光,所以几乎每天都有数对新人来这里“蹭”婚纱照外景,最多的一天居然有72对新人。对于现在的80后、90后来说,他们与校园接触的时间可能比待在父母身边的时间还多,这也难怪他们即便毕业了仍怀念学校里的一草一木。
(摘自《北京青年报》 韩妹、苗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