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理论周刊·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牢记嘱托 改革创新 求真务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办好教育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栋梁之材

  罗成翼

  核心提示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重要讲话精神,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教育办好、把学校办好、把学生培养好,引导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锤炼学生报国强国本领、引领学生践报国强国之行,使其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栋梁之材。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时指出,国家要强大,必须办好教育。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重要讲话精神,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教育办好、把学校办好、把学生培养好,引导广大学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立志成才报国,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栋梁之材。

  引导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时深有感触地说:“在我们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当时一批爱国者就觉得中国要强大就要办教育。学校的办学宗旨,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又要引导学生立志报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当代中国青年是与中国式现代化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要成栋梁之材,就必须先立报国强国之志。

  夯实信仰之基,高举强国之“旗”。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青年学生报国强国的根本遵循。要引导广大青年明强国之“理”,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不断深化理论学习、强化理论思维、注重理论转化,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夯实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高举强国之“旗”。

  坚定道路自信,笃定强国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走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由之路。要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既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厚植家国情怀,深怀强国之“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回溯历史,一代代中国青年传递着“爱国接力棒”,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后方去”的不屈不挠,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国青年运动的主旋律。新时代新征程,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齐奋斗,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春答卷”。

  锤炼学生报国强国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成就理想人生、担当时代大任,尤需广大青年拥有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

  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要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与美育体育工作。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切实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能力。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陶冶学生情操、温润学生心灵。秉承“健康第一”理念,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以体化德、以体育心、以体育智。

  深化人才自主培养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站在全局高度,以战略眼光深刻认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新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投入、强化师资力量配备,加快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让更多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大国工匠等竞相涌现。

  服务新质生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成教育强国、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上发力,这是满足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人才需求的关键一招和破题之举。要聚焦新兴产业,推动课程、教材、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等全要素改革;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一体化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大中小各学段有机衔接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及要求贯穿于不同学段的招生、教学、实践等各环节,设置连贯化课程,实现贯通式培养。

  引领学生践报国强国之行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教育是这场变革的有力支撑。学校要引领学生践报国强国之行,争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栋梁之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路先锋。

  引领学生向实践学习。“实践是最鲜活的教科书”,要引领学生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深入社会,全面系统了解党情、国情、世情、民情、社情,全面系统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中国特色、战略任务和落实举措,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夯实投身报国强国伟大实践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引领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向广大青年讲清楚,引导他们始终保持一股顽强拼搏、勇于开拓的精气神,做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做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中国式现代化是奋斗出来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要引导青年学生做起而行之的行动派,立足岗位、勤奋学习,善于创造、勇于实践,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投入广阔的社会实践之中,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文化发展大舞台、社会建设新领域、科技创新最前沿、重点项目第一线、基层实践大熔炉”发光发热。

  引领学生锤炼斗争精神。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路会遇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甚至是惊涛骇浪的考验。由于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深层矛盾不断显现,现代化进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影响着现代化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新时代广大共青团员:“要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模范,带头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做到不信邪、不怕鬼、骨头硬。”要引导学生既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也充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风险挑战,在火热的报国强国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涵养敢于斗争的精神、淬炼善于斗争的本领,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为夺取中国式现代化全面胜利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南省德育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