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家们通过盘点动物当中的模范父亲发现,其中竟然有三成是鸟类。而且和其他动物相比,鸟类模范父亲显得更模范,故事也更感人。
例如,雄性美洲鸵鸟每到交配季节,它都会筑一个巢,邀请伴侣来产蛋。等伴侣把蛋产下来以后,它就单独留下来孵蛋。在6个星期内,这位模范父亲吃的很少,也很少离开鸟巢。等儿女出生以后,它还会继续承担起保护和抚养雏鸟的责任。在鸟类模范父亲的群体当中,最最模范的要算是雄性帝企鹅了。在繁殖季节,雌性帝企鹅产卵后就迅速离开,到海里觅食。而雄性帝企鹅用躯体覆盖着卵,为卵保温。在接下来的两个月的孵化时间里,它不吃不喝,任凭南极各种恶劣气候的折磨也不擅离职守。等小企鹅出生以后,它们的好爸爸会主动变成“奶爸”,它会用食管里的一个腺体分泌奶汁来喂养孩子。
当人们在赞叹鸟类模范父亲的优异表现的时候,不禁要问,这些模范父亲究竟是怎么炼成的呢?科学家认为,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从鸟类的老祖先那里去寻根。鸟类是从双腿直立行走的食肉性兽脚类恐龙进化过来的。美国科学家研究了三种不同的兽脚类恐龙的化石,发现其中一只成年恐龙呈现出了蹲在一窝恐龙蛋上的形状。这表明这只成年恐龙当时正在孵化后代。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让科学家大吃一惊,因为这只孵化后代的恐龙不是预料当中的雌性恐龙,而是雄性恐龙!有力的证据是,在这只恐龙的肢骨中,没有富含矿物质的骨组织,而这与雌性恐龙的特征完全不同,通常雌性恐龙是把用于形成蛋壳的矿物质储存在它们的肢骨中的。这一现象有力证明,孵化后代的恐龙是个非常出色的模范父亲。(摘自《大科技·科学之谜》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