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科罗拉多州“蝙蝠侠首映”12人被杀,凶手对手无寸铁的人大开杀戒,对妇女儿童也毫不手软,他为何毫无同情心?今天的神经科学正在追踪危险罪犯的变态心理,发现他们的大脑结构跟常人不一样,大脑功能障碍衍生出狂暴的想法,令他们无法懊悔与同情,无法抑制自己的犯罪动机,也难以理解自己行为造成的灾难后果,于是一步步走上毁灭之路。
杀人狂的脑子异于常人
1966年,查尔斯·惠特曼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塔楼上射杀数人。他认为自己的脑子不正常,留下一张要求尸检的字条后自杀。医生发现,他的大脑中有一个核桃般大小的肿瘤,压迫了大脑的“下丘脑”和“杏仁核”。1996年,在苏格兰屠杀16个孩子的托马斯·汉密尔顿在死后被进行了解剖,发现他患有甲状腺疾病,相信与精神错乱和强迫性的暴力行为有关。
杀人狂为什么会杀人?认知与神经科学家希望搞清楚暴力犯罪是否有生物学基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犯罪学家阿德里安·雷恩很早就对监狱中的杀人犯、暴力狂、心理变态者、反社会人格障碍者进行各种大脑影像学扫描,发现他们大脑的沟回、核团、皮层具有结构与功能上的损伤,估计这些大脑异常让人不怕受惩罚,道德判断也遭到破坏,无法理解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情感伤害。
2012年7月25日,美国最高法院取消了对青少年杀人罪的“终身监禁,不得假释”的重判,原因之一就是神经科学的研究进展——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更容易冲动,更容易受到负面影响,他们的大脑思维与情感都不成熟。
杀人狂的特殊心理
人们以为杀人狂为了谋财才会害命,但美国西尔斯大学法律心理学副教授拉莫斯兰德研究过25个连环杀手之后认为,他们的杀人动机很复杂。有时他们杀人后会偷受害者的财物,但更多的时候杀人动机与钱无关,而是为了满足复杂的心理需要。例如,有的凶手只是为了出名:1999年,美国李特尔顿市哥伦拜恩校园枪击事件造成12名师生被杀,不久警方查出有好几个人想“超越”此案,包括佛罗里达州一名13岁的女孩,她准备血洗自己的学校,幸好有人举报而未能得逞。
研究发现,男孩如果在小时候缺少母爱,日后发生暴力问题的机会增加一倍。他们受到别人欺负或拒绝后变得愤怒,久而久之,当他们预计到自己可能会被人拒绝,就会对别人的话过分敏感,本来没有敌意也听出了敌意,结果他们偏激地选择“先发制人”,进一步加剧人际紧张,令自己更容易被人拒绝,变得更加沮丧。少数孩子最终诉诸暴力来报复、惩罚别人,如果配合一定的计划,就可酿成多人死伤的大惨剧。
(摘自《广州日报》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