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各大景点、飞机场,都可以看到海量的婴儿。
我们习惯了把宝宝变成家里的一颗恒星,以最低麻烦为终极追求,就连带宝宝去离家稍远的公园玩,都要择良辰吉日再兴师动众,还觉得自己为了养育宝宝做出了天大牺牲,值得被广泛歌颂。
回到深圳,我立即为自家宝宝——9个多月大的罗唯唐办了护照和港澳通行证。一时舆论哗然。
“这么小就办港澳通行证和护照?”这种质疑简直是24小时滚动播出。每个发问的人脸上都写着“你钱多了烧得慌”和“这是耍什么花招”等几种潜台词。
宝宝的人生是为了被记住还是为了更充实更快乐更有价值感?我觉得当下的情绪体验来得更重要。婴儿是吸收性心智,在旅行过程中,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外界有什么刺激,他们就会吸收什么。趁着旅行给他们来个信息爆炸,小家伙还不乐开怀?
洛杉矶各大游乐场,火山演示现场,烟熏火燎,妈妈抱着宝宝或者推着宝宝安静观看,连鬼屋都有婴儿出入,换了国内,做个鬼脸给宝宝,都有长辈呵斥:会吓到小孩!
当然,文化不同,我们不可能猛然为自己注入熊心豹子胆,直接仿效《斯巴达300勇士》,把自家小孩扔进丛林,让他独自与大自然天人交战。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调低为宝宝设定的“危险值”,减少几个禁区呢?
从美国回来,所有被认为不适合几个月婴儿出入的场所,我们一家三口都堂而皇之地去了。每到一处,耳边一定会重播若干次这样的问话。“啊,才几个月就来这里了?他懂吗?会玩吗?有用吗?”
他或许不懂,或许不会玩,或许没用,但,他高兴,他得意,他正在享受人生。这跟到不到一岁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