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授几年前曾经说过:“穷人应该将富人看成自己的大哥,大哥穿新衣小弟穿旧衣,天经地义。将基尼系数农村城市分开计算,这样中国贫富分化就不严重了。”一时惹得舆论沸腾。此事如今当然是旧闻了,按说没有回顾之必要。但是,最近读《波士顿环球报》,发现还真有富人给穷人当大哥这回事儿。
事情的主人公是美国共和党候选人查尔斯·贝尔克。他出身世家,父亲曾是尼克松和里根两位总统的高级阁僚。中学毕业查尔斯·贝尔克就进了哈佛。也就是在新生那年,他偶尔从广播里听到一段广告:“大哥课程需要大哥”。该课程是波士顿一慈善组织主办,召集一些成熟的男性给一些没有父亲的“问题孩子”当生活的导师和榜样,简单地说,就是当“大哥”。一个月后,查尔斯·贝尔克决定参与这个活动。
就这样,他认识了本来和他的生活一点关系也不该有的人:13岁的约翰·牛顿。这本是个极为聪明的孩子,但是,他父亲早早离家出走,丢下母亲和六个孩子,全家经常要靠喝奶粉果腹。被遗弃的屈辱,使约翰愤世嫉俗,染上许多坏习惯。与这样的孩子交朋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查尔斯和约翰的交往从初次见面的散步开始,随后两人一同去科学博物馆。没过多久,约翰就每周往哈佛跑,和“大哥”一起看电影,在宿舍讨论柬埔寨的内战。每当他吃太多垃圾食品时,“大哥”话也不说,只是笑嘻嘻地把那些零嘴儿装进自己健身包中。
哈佛毕业后,查尔斯平步青云。即使“大哥”成了当地显赫的高官,“小弟”照样把自己的家庭作业带到“大哥”的住处。“小弟”不论是在“大哥”的婚礼上,还是“大哥”那位显赫的父亲主办的聚会上,都是位贵客。
但即使如此,约翰在1980年的一段时间还是几乎成了无家可归者。查尔斯夫妇留他在家里一住就是几个月。1992年,快40的他终于以优等生的身份从东北大学毕业,1993年结婚,“大哥”是他的男傧相。
从刚刚相识到看着“小弟”大学毕业并结婚,查尔斯花了几乎30年的时间。富人给穷人当大哥,并不像把自己穿旧了的衣服扔给小弟那么简单。查尔斯事后感叹地说,这位“小弟”给他上了深刻的一课。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在生活中挣扎的人,他必须学会锲而不舍,才能帮助一个迷途者找到生活的方向。中国的富人,是否能从这位信奉市场规律的共和党人身上学到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