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罗斯福根据当时的国际局势,构思了“使中国成为大国”的战略:第一是邀请中国参与反法西斯联盟,与英国、美国、苏联一同组成“四警察国家”,维护世界秩序;第二就是促使国共两党合作,以和平方式建立强大、统一、民主的中国。从这两项设想看,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方案,应该得到中国所有阶层人士的支持,但为什么会失败呢?
美国这一“高尚”政治设想失败的首要原因,是美国自身的能力有限和后来军事战略的调整。太平洋战争初期,出于军事战略上的考虑,美国非常需要中国。第一,需要中国为美国空军提供陆上基地攻击日本船队,需要中国的人力资源帮助美国建立空军基地;第二,需要中国军队“拖住相当多的日军,否则这些军队……会对盟国造成破坏性影响”,这就需要增强中国军队的抵抗能力;第三,美国把中国大陆视为将来反攻日本时的前进基地,这意味着美军将先在中国大陆实施登陆作战,与日军在中国土地上交手,并且在战后,美国可以对中国在战后的政制建设有发言权。
设想失败的第二个原因,是美国对国民党政府的错误期待。美国要在中国推行美式民主,让中国成为美国在政治上的附庸。但实际上美国民主政治策略与国民党政府结合时,天然地就有龃龉,因为国民党政府从1927年开始,奉行的政治策略就是一党训政,并且发展的趋势是巩固国民党的专政。
设想失败的第三个原因,是轻视了意识形态的重要性。美国当时在中国的外交官缺乏意识形态常识,认为共产党具有的是民族主义而非共产主义性质,忽视了列宁主义组织原则的性质要的就是全部政权,以便全面改造国家。正是美国对意识形态认识得不清晰,致使在支持谁放弃谁上首鼠两端,导致失败。其实美国“使中国成为大国”的政治构想战略,并不是真正要把中国变为大国,其真实目的应该是要建立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在远东地区培养其盟友或者政治上附庸,以便对抗苏联,牵制日本。当面临利益冲突的时候,其他国家的利益仍然是可以牺牲和排除的。
(摘自《南方都市报》4.9 张君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