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是五四白话文运动最早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当时社会上对此的反对异常激烈,以黄侃为最。黄侃乃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大弟子,恃才傲物。有一次,黄侃对胡适说:“你要是真心实意提倡白话文,就不应该名叫‘胡适’,而应该名叫‘到哪里去’。”此言一出,他仰天打三个哈哈,胡适则气得脸都白了。
又一次,黄侃在讲课中赞美文言文的高明,举例说:“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长达11字。而用文言则仅需‘妻丧速归’4字即可,仅电报费就可省三分之二。”
这一次,胡适回击了,也是在课堂上,当有位学生提到黄侃上述论调时,胡适说: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发信,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便发电报拒绝了。复电便是用白话文写的,而且非常省钱。同学们如有兴趣,可代我用文言文拟一则电文,看看是白话文省钱,还是文言文省钱。
同学们纷纷拟稿,最后胡适从中挑出一份字数最少的,其内容是“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胡适念毕,不无幽默地说:“这份电稿仅12个字,算是言简意赅,但还是太长了。我用白话文只须5个字:干不了,谢谢。”
语言的简练,并不在于是用白话文,还是用文言文,只要用字恰当,白话文也能做到比文言文更简练。在胡适等的不懈努力下,白话文最终取代了文言文。
(摘自《阅读经典》第2期 刘继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