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吃水不忘挖井人
——渌口区古岳峰镇全力抗旱巧解居民用水难题

    古岳峰镇白壁村集中供水示范站。 

    张咪 摄

  张建平 张 咪 郭 晓

  善治水者,均盈而补亏,可以利天下。

  株洲市渌口区古岳峰镇,因山地多、土壤蓄水能力不强等原因,一到旱季,出现干旱的概率较大。长期以来,旱情是古岳峰镇最大的镇情。

  旱情在哪里,党员干部就在哪里。古岳峰镇不等不靠拼“人和”,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计得失、冲锋在前,抗旱找水,火力全开,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一座座供水站,一汩汩甘泉,一张张笑脸,成为乡村一道道最美风景线。

  真抓实干

  26处集中供水站全部竣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古岳峰镇,由于地理条件限制,从地底下取水,没有“金刚钻”,还真揽不了这“瓷器活”。

  在全镇地势最高的岳峰村,打井寻水之路可谓是一波“五”折。第一个请来的钻井队钻到180米深处,却仍然不见水。

  寻水陷入僵局,岳峰村党总支书记皮志恒先后请来四批钻井队打井,都没有成功。本地请不到打井队,皮志恒把目光放到了外地,在抖音上搜索三天,硬从抖音里请来了一支在长株潭工作的东北打井队。

  6月29日,岳峰村钻井工作重新启动了,伴随着进尺的数值不断增加,150米,160米,170米……当钻机到达180米时,混合着泥土的地下水不断喷涌而出,村民们双手捧起这来之不易的泉水,一个个乐开了花。

  为最大效益解决缺水问题,今年2月,渌口区将“不动的送水车”——农村集中供水站建设列为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古岳峰镇迅速开始组织实施工程建设,真抓实干,设立了多处分散式集中供水站,截至目前,全镇26处集中供水站已全部建成。

  随着一座座集中供水站不断建成,古岳峰镇的居民们无不交口称赞。

  各村村委会结合乡村振兴对村容村貌的要求和各村特色,就地取材对供水站进行美化,村民积极投工投劳,大力支持集中供水站建设。

  在白壁村,镇村两级共同筹资15万余元,不仅建成了集中供水示范站,还在该处打造“抗旱保水”教育基地。

  在翟家桥集中供水站,机井120米深,能够全天候不停机抽水,水质甘甜、清冽,不但可以满足附近村民生活用水、大型水车取水,亦可灌溉周边农田。

  集中供水站既要建设好,更要管理好。

  早在规划建设之初,古岳峰镇就明确要求,各集中供水站由所在村村委会负责建设管理及运行维护,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明确资产归属、建立运营管理制度、明确管护责任人。

  集中供水站的建设,不仅能为村民提供稳定的生活用水,还能将村里的干部从繁重的送水任务里解脱出来,腾出更多力量到抗旱保生产、森林防火等同样重要的工作中来。

  此外,为提高居民饮水保障程度,渌口区正在实施从王十万水厂延伸管网到古岳峰镇的供水项目,完工后还将进一步提升古岳峰镇的供水保障水平。

  古岳峰镇旱期缺水问题自此迎刃而解。

  饮水思源

  上万村民喝上放心水

  旱情连民生,枝叶总关情。

  “感谢党感谢政府,我们终于不用担心缺水的问题了!”8月7日,渌口区古岳峰镇三旺村、向阳村、红旗村、白壁村四个村的村民代表手持“饮水思源,情系民生”的锦旗来到古岳峰镇政府,感谢政府解决生活用水困难问题,让村民喝上干净、安全、放心的饮用水。

  古岳峰镇白壁村有一口古井,无论气候多么干旱,历经百年,从未干涸。

  2022年,古岳峰全镇夏秋冬接连干旱,作为全镇人口最多,也是干旱最严重的村,白壁村有近1100人没水喝,镇村出动7台送水车供各村轮流使用,每天早7时至晚上12时持续上门送水。

  但“远水”难解近渴,这口古井于是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

  为保住这处应急水源,去年7月,白壁村组织人员对荒废多年的水井进行清淤和修缮,在老井的基础上扩宽3米,往下挖到了17米深,还增设了围栏,在周围种上了四季花。

  并在古井一百余米处的村道旁建立了一座简易供水点,采用自动化抽水设备,将源源不断的井水抽往供水点,确保村民取水安全的同时,也能保持水源清澈干净。

  今年,古岳峰镇在全镇启动分散式集中供水站建设,又将此处简易供水站的“简陋墙”变为“文化墙”,黑、黄瓷砖贴面的实砌墙体朴素大气,“吃水不忘挖井人”七个大字格外醒目。

  还对古井周围的道路进行了硬化,并设有木凳,供取水者小憩休闲。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村民们感怀这口百年不涸的古井,给供水站取名——“思源泉”。

  如今,屹立挺拔的供水站守护着“思源泉”,泉水甘甜可口,润泽着附近18个组近600余村民。

  “这个供水站就是水源不断,为老百姓的生活解决了很大的难题。”白壁村村民代表马雪光很有感慨的说。

  今年7月以来,白壁村再次出现季节性缺水,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自己只需要步行500米就可以到村集中供水站挑回两桶井水,不像以前还要寻找有水源的井打水。

  伴随着红旗、白壁、三旺、翟家桥等10个村26处集中供水站的竣工投产,古岳峰镇每天可供水达到2000余吨,上万村民喝上放心水,实现了“喝水自由”。

  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有了源头活水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产业。

  水资源是农业的命脉,如果没有了充足的水资源,产业要发展就好比风筝断了线。

  古岳峰是农业大镇。近年来,该镇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通过选好龙牙红百合、三旺香猪等“头雁”特色产业,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为有源头活水来。古岳峰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翻山越岭找水源,将党旗高高飘扬在抗旱一线,全力确保生产用水科学调动有度,应灌尽灌。

  “有了这口井水,我们真正做到了生产生活两不误。”站在新建成的三旺村集中供水站,湖南三旺现代农业董事长文俊非常自豪。

  文俊坦言,尽管天旱,公司今年种植的200亩龙牙红百合生产用水仍绰绰有余,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闻令而动、向阳抗旱。为了保住特色产业这颗“摇钱树”,让村民增收致富,古岳峰镇各管水责任人在镇抗旱减灾临时指挥部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各自按照责任分工,实行分片区调配水源、分渠段安排管水、号召村民分时段错峰用水,杜绝浪费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全镇开展灌区渠道清淤疏浚15余公里,保障农田灌溉用水畅通,共投入抗旱资金20多万元,投入汽油水泵90余台、潜水泵160余台。

  同时还启用杨柳机台、和太一机台、和太二机台、友谊高排机台等大型提灌设备抗旱。

  截至7月底,全镇2000余亩水稻旱情缓解,蔬菜大棚、香猪养殖基地生产用水有了充足的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水库、山塘等现有水源调度,组织镇村干部、群众采用引水、提水、打井、开沟筑坝、疏通沟渠等应急措施广辟水源,开展抗旱浇灌,指导村民全力统筹抓好防病虫和防高温干旱冬季农业生产工作,加大宣传,营造节水惜水氛围,全力抗旱保水保民生。”古岳峰镇党委书记王苗均的表态铿锵有力。

  溪水潺潺,稻香四溢。村民喝上了放心水,农田换了新景象,绿意盎然的古岳峰镇,粮食满仓。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