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志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可能具有的强大组织资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员干部的“主心骨”作用,广大乡村必定会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气象。
以学为先,做提能强质的“主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好不好。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本保障,组织部门必须不断健全乡村组织体系,坚持在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上下功夫,筑牢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以政治建设为引领,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全面学习领会并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学深悟透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紧扣“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采取专题培训、讨论交流等方式,开展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教育,参与实地参观学习,不断增进党员干部对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将学习教育制度化长效化,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使其能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合本地的乡村振兴策略,真正做到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
以效为标,做产业振兴的“助推器”。在乡村振兴的推进过程中,改革发展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必须延伸到哪里,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到哪里,让党组织建在产业链条上,让党员聚在产业链条上。振兴产业,必须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改革创新意识,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障碍,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争做产业振兴的实践者和弄潮儿。通过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按照步骤、分区域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乡村振兴的“首创精神”,深度融合党建链与产业链,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振兴路子,结合实际推广“党建+特色产业”“支部+龙头企业”等新型发展模式。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组织力和号召力,引导和支持村民积极参与推进产业发展,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抱团发展,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形成改革合力,把改革的成效体现到为民务实致富上来。
守正创新,做基层治理的“压舱石”。推进基层党组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党员干部应守正基层治理方向,同时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方法。党员干部应站稳群众政治立场,始终保持赤子之心、为民之心,与群众打成一片。创新思维,聚焦基层治理着力点。着力构建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一体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强化基层党员干部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创新方法,推进基层治理融合。完善人才、信息、技术、服务等多元主体共治创新平台,用严谨的态度、专业的方法、科学的标准统筹基层发展和安全,把复杂矛盾处理在基层,把难题解决在基层,确保乡村振兴有序推进。
以人为本,做聚才引才的“有心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当前,乡村振兴在农村各个领域依次展开,广大农村地区因面临全面性、系统性、长期性的重大变革而需要大量人才。现实情况是,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农村劳动力储备相对不足,加之人才引进机制不够健全,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瓶颈。为此,既要练好内功,也要借助外力,以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加大党员干部的发展力度,在贤达、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把更多外出务工和退伍军人吸引回家乡发展。积极做好党员干部培养工作,通过岗位传帮带、设岗定责等方式,激发党员干部甘于吃苦、扎根基层的精气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为过上好日子而奋斗。不断优化人才战略,基层党员干部既要“接天线”,思考引才培才的规划布局,又要“通地气”,创设留才的良好环境,将人才归属感、认同感、获得感与地方真诚、优质、高效服务紧密结合,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作者系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资助项目(2022A052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