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埃里克·亚伯拉罕森的文章,认为如果只用一个字界定中国社会,非“管”字莫属。哪里需要行使权威,“管”字就在哪里出现。除基本意思“负责”,“管”字也出现在“管理”、“管辖”、“管制”和“管家”这些词中。如果要解决问题,第一句问的话便是“这归谁管?”作者分析认为,在“管”及其组成的词句中彰显着对无序社会一种淡淡的焦虑。“没有人管”这句话暗含着不赞成甚至恐惧的意味。
这个观察应和了中国的一句俗语:一管之见,真可谓一“管”窥中国之万千气象!市场经济发育发展,也有三十多年历史,整整一代人过去,相当多的中国人,已经从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却也还没有彻底完成从依附到独立的转变,没有“单位”,不少人会有失魂落魄无所归依的恐惧感。一遇问题,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加强监管”是许多人条件反射似的第一反应。可惜,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没有全知全能无私无畏的神仙管理。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表示,各级政府日益强化的资源配置的权力和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强化了寻租活动的制度基础,使腐败迅速蔓延和贫富差别日益扩大,官民矛盾激化,甚至可能酝酿社会动荡。
政府退一步,市场和公民进一步,少管一点,我们挣脱的是锁链,获得的是自由;挣脱的是僵化与萧条,获得的是灵动与繁荣;挣脱的是腐败与黑暗,获得的是廉洁与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