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华声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评论

第A3版
华声焦点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4年07月25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核心观点】能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自然是非富即贵,哪里轮到潘氏去雪中送炭
潘石屹捐款哈佛缘何引争议
本报评论员 赵强

    近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与哈佛大学签订了金额为1500万美元的“SOHO中国助学金”协议一事,引发网络热议。不少人提出疑问,国内致富的地产商为何助学国外而不选择中国高校。该企业CEO张欣与潘石屹相继回应:这次助学金只帮助在这些学校的中国贫困家庭学生。

    潘石屹可能没有料到,即便做出了解释,还是有很多网友不买账。因为,这项捐助计划旨在“资助在世界一流大学攻读本科的中国贫困学生”,但是,网友们普遍不愿意相信能够进世界一流大学攻读本科的学生会出自贫困家庭。这种刻板印象,责任应不在潘石屹,而可能源自于国内某些教育不公平现象。例如,2013年,北京大学首次公布了该校的农村生源比例:2013年北大共招收3145名本科生,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仅为14.2%。进入国内一流大学都如此之难,何况世界一流大学?在普通民众的想象中,能够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自然是非富即贵,哪里轮到潘氏去雪中送炭,顶多是锦上添花罢了!因此,网友宁愿相信潘的解释不过是危机公关的一套说辞而已。

    其实,实际情况也未必如网友们想象那样。假如是认真谨慎的捐助者,在大笔捐助之前,一定会做比旁观者更为周密的调研,毕竟钱是自己的,多少也来之不易。中国留学生在世界一流大学究竟是怎样的状况,潘氏企业应当比大多数普通网友了解得更多。即便他们不操心自己的捐款能否钱尽其用,作为接受方的哈佛大学,出于对学校声誉的考虑,也不会轻易让别人借捐助沽名钓誉,著名的例子是哈佛拒绝过美国铁路大王上亿美元的捐款。当然,甲骨文CEO食言数亿捐款之后,哈佛也曾奋力追讨过。总之,钱该不该收,钱该怎么用,信不过潘氏,也当信得过成熟慈善体系的信用保证,否则,哈佛怎能会是世界上募得捐款最多的大学?

    所以,大可不必担心潘氏捐款成为一项根本用不出去的摆设。人们需要的不一定是有说服力的解释,而是需要更多的教育公平方案解开心结:如何让更多人公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如何大开通向国内一流乃至世界一流大学的方便之门,而不因他们是富贵或贫穷。但目前,上升路径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被阻塞,对教育不公平的刻板印象,令不少网友陷入了情绪化推断,而失去了理性判断,这才将潘氏的向外捐助狭隘化为“吃里扒外”。因此,潘氏遭遇的口水,很大程度上是委屈于公众的“移情”作用。

    如果潘氏能将做出捐助决定的细节和实施步骤,更具体地告知公众,或许能赢得更多支持与理解。但慈善毕竟不是纳税,必须遵从捐赠者的自由意志,潘氏本没有义务作出解释,所以公众也没有理由强求。更应感到难过的应是国内的大学,没有一所敢称世界一流,否则,倒可叫板潘氏又当如何解释?但是目前,只能尊重他们的自由。 

    ■本报评论员 赵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评论
   第A3版:华声焦点
   第A4版:华声速览·政情
   第A5版:广告
   第A6版: 华声速览·政务
   第A7版:华声速览·世相
   第A8版:华声重点·西非空难
   第A9版:华声重点·迷失与拯救
   第A10版:华声重点·《小时代》乌龙
   第A11版: 华声生活调查
   第A12版:华声玩乐
   第A13版:华声游乐
   第A14版:华声看台
   第A15版:华声新生活
   第A16版:华声黄页
   第A17版:华声财经
   第A18版:华声财讯
   第A19版:华声财经·消费
   第A20版:华声快消
   第A21版:华声商业
   第A22版:华声商业
   第A23版:华声财经·专题
   第A24版:华声财经·行业
潘石屹捐款哈佛缘何引争议
应将“滥办提前退休”列入纠风内容
痘痘时常反复久祛不愈
您想要摆脱烦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