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低物价时代?CPI涨幅回落就是低物价时代?当一些专家学者提出“未来中国将进入低价时代”这个概念之后,让人十分不解。至少,这样的说法不仅缺乏经济逻辑常识的支持,而且也不符合中国经济的现实。
首先,CPI涨幅的回落仅仅是涨幅变小,而绝非绝对价格的下跌。其次,单看过去一段时间,中国CPI涨幅的回落无非基于两大原因,其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其二,内需大幅萎缩。现在的情形是:中国丝毫改变不了对国际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地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如果再度出现上涨,中国CPI必然承受巨大压力。另外,国内经济疲弱已经发生了,政府托住经济已成当务之急。所以,未来指望国内经济继续疲弱压低CPI的企图显然不切实际。
过去10年,中国物价走势主要因素不在国内,而未来将更不取决于国内因素。比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唯一出现的一次经济过热——2003年至2007年,不是中国主动性经济活力所致,而是欧美公众在长时间极度宽松货币政策支持下、在房地产金融创新的诱惑下,以空前胆量大规模透支消费引发的。他们的透支消费,变成了中国超常增长外需,从而导致中国经济过热——为满足出口需求,国内大量投资。
中国“入世”之后,中国政府对物价的实际控制能力已经被大幅削弱。尤其是在“中低端消费品加工厂”地位短时期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中国CPI将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的严重干扰。这一点,中国的中央银行必须看清楚,否则货币政策就会出大错,就会出现物价管不住,却把经济推向深渊的“滞胀”境地。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第33期 钮文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