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第03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广告刊例 | 标题导航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2年07月05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方志敏的狱中文稿是怎样写成的
刘明刚

    1935年1月27日,陷于绝境、7天未食、饥寒交迫的方志敏不幸被俘。

    2月2日,方志敏等被国民党军警从上饶押往南昌,囚禁于“委员长行营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不久,方志敏便主动要求监狱方提供笔纸,他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一文中写道:“我写一个条子给军法处,要求笔墨写我的斗争经过及苏维埃和红军的建设,军法处满口答应,以为我是要写什么有益于他们党国的东西。”

    国民党军法处同意方志敏写作,提供笔墨纸张,并且从不检查,也没有进行任何的干预,这为方志敏的狱中写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方志敏有了笔墨纸张,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这是狱中文稿中最长的一篇,有6万余字。写作曾中断了一段时间,方志敏在该文中写道:在狱中的普通号,无心看同囚一室的刘畴西、王如痴下棋,“只是看书与写文字。我曾嘱王写一写红军的建设,他认为写出寄不出,没有意义,不肯写,仍旧与刘整日下棋。我因他的话,也停了十几天没有执笔,连前面写好了万余字的稿子都撕毁了”。

    然而不久,方志敏又开始动笔,因为他已经找到了送出稿子的办法。

    方志敏在文章中记述:监狱里的“士兵亦极易接近。如我虽是个重囚,找他们谈话时,他们都很和蔼可亲地来和我谈,自生活问题谈到革命问题。他们之中很多被红军俘虏过,到过苏区,都众口同词地说,苏区好,红军好,很容易结成朋友”。被方志敏争取过来的人主要有3个,一是高家骏, 23岁,是刚从学校出来的青年学生,监狱的上士文书。他被方志敏的说服教育和坚贞品格所感动,表示愿意为方志敏做些事情,并答应帮助方将文稿送出去。二是看守所所长凌凤梧,他从内心敬重方志敏,在生活上给他一些关照与帮助。三是胡逸民,浙江永康人,官至中央政府监狱典狱长。因官场倾轧,被囚禁在南昌军法处看守所的“优待号”。鉴于他的特殊背景,狱方对他监管宽松,给予一定的行动自由。胡逸民与方志敏接触渐多,以至成为狱中挚友。胡逸民也表示愿意帮助方将文稿送出去。

    由于得知文稿能够送出,方志敏坚定了写下去的决心。他写道:“后因有法子寄出,才又重新来写。”不仅如此,文章的用语与写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设想,如果文稿最终要落到国民党的手中,方志敏肯定会有许多顾虑:为了不给敌人以口实,有些事情就不能写,有些事情只能含糊其辞,写得隐晦一些。然而,明确文稿可以交给党组织,交给自己人,方志敏就可以写得很直白,很坦率,不但可以写苏区取得的成就,也可以总结苏维埃运动的教训。 

    (摘自《党史文苑》第5期 刘明刚/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广告热线:(0731)84329417 传 真: (0731)84323862 订报热线: 8008786966
本报在西安、沈阳、北京、济南、成都、重庆、南京、福州、兰州、昆明、南宁、长沙12个城市设有分印点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语
   第03版:经
   第04版:谜
   第05版:乐
   第06版:达
   第07版:情
   第08版:谋
人与制度,哪个重要
我们实在是怕了
请让孩子们拜读“家丑”
“统而不治”的价值
有情绪,无是非
毛泽东赞彭德怀诗“风波”始末
1976年10月《人民画报》“人物空白”有原因
方志敏的狱中文稿是怎样写成的
故宫曾面临的多个“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