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第03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广告刊例 | 标题导航 | 点击进入湖南在线
2012年07月05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统而不治”的价值
陈心尘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庆祝,2012年6月2日起进入一连四日的高潮,欢乐气氛笼罩英伦三岛。最新民调显示,许多英国公民将女王列为最尊敬的人,更有80%的人希望维持君主立宪制。

    为何有这样的高支持率?答案除了女王个人魅力外,更要到英国王权的历史中去寻找。1688年《权利法案》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制定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不得征税、不得在国内招募或维持常备军。1701年《王位继承法》规定,国家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非经议会奏请,国王不得免除终身任职的法官职务。

    进入改革时代后,英国责任内阁制正式确立,“议会至上”原则已牢不可破,国王进一步变成了“虚君”。虽然在宪法意义上,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教教会领袖,但实际上手中仅剩下被咨询权、鼓励权和警告权三种微不足道的权力,“统而不治”成为“君主制的新典范”,君主权力的虚化彻底完成。

    权力的虚化,为英王赢得国民的爱戴而非痛恨创造了最基本的前提。“有一个时常改革弊政的专制君主,就有九十九个只知制造弊政的专制君主。”(密尔:《代议制政府》)。权力虚化,国王就不能恃权为害,民众对国王的怨恨和反感就会大大降低。

    同时,因为超脱于党派政治之上,君主可用长期在位积累的丰富政治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且能保持其国家和民族、传统和权威的象征地位,成为“不安全的世界中一个代表团结的符号”。

    20世纪以来,宪政下的英国君主和王室,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压缩王室特权,增强王室活动的公开性,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和制约,在贵族政治早已没落的大背景下仍然较好地维持了王室的形象,赢得了多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相反,欧洲大陆和东方国家的一些传统专制王权,却因其绝对揽权而在席卷现代史的民主化浪潮中土崩瓦解。

    (摘自《东方早报》6.6 陈心尘/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广告热线:(0731)84329417 传 真: (0731)84323862 订报热线: 8008786966
本报在西安、沈阳、北京、济南、成都、重庆、南京、福州、兰州、昆明、南宁、长沙12个城市设有分印点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语
   第03版:经
   第04版:谜
   第05版:乐
   第06版:达
   第07版:情
   第08版:谋
人与制度,哪个重要
我们实在是怕了
请让孩子们拜读“家丑”
“统而不治”的价值
有情绪,无是非
毛泽东赞彭德怀诗“风波”始末
1976年10月《人民画报》“人物空白”有原因
方志敏的狱中文稿是怎样写成的
故宫曾面临的多个“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