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香港廉政公署在肃清贪污行动中,逮捕了探长韩森的手下杨治。公署探员郑胤良深知,杨治不会轻易认罪。当时,外界批评韩森是 “香港最腐败的探长”。郑胤良想从杨治口中套出韩森的罪证,但是,他并不直接针对犯罪的问题发问。
郑胤良说:“听说您和韩森从小就认识,韩森出身十分贫穷,对吗?”杨治一听是跟犯罪无关的问题,只是闲聊家庭背景,警戒心就放了下来,开始向探员描述他们童年家庭的艰难处境。话题聊开了,杨治甚至都忍不住眼眶含泪。郑胤良接着问:“今天,您和韩森都富可敌国,在瑞士、伦敦、巴黎和澳大利亚等地,有银行存款和别墅,对吗?”杨治虽然否认,但为了澄清传言,他不得不交待自己的“少许家产”。接着,郑胤良锁定杨治承认的少许家产,逐项比对杨治的收入和资金来源,结果,就在杨治购买汽车和手表等细节中,找到一些疑点,见缝插针,慢慢套出杨治和韩森拥有庞大资产的内幕。
就这样,探员成功运用攻心策略,一步步地让杨治掉入圈套。一开始的闲话家常,就是要引导杨治进入一个轻松的问答模式。因为人的警戒心就像是电灯的开关,一旦打开,就不容易再关闭,不论什么问题,他都会采取抗拒的模式,怀疑问话的目的。
人心终究是肉做的,即使是老奸巨猾的厉害角色,往往一提到童年回忆,都会软化下来。探员正好知道他们两人过去的贫苦生活与童年友谊,深知这是他们的死穴,从这个话题开始切入,顺利地关闭杨治的“警戒开关”。最后,杨治也把韩森的资产供出来,让廉政公署从这些资产里,追查不法资金的来源,这个香港最腐败的探长,终于栽在廉政公署的手中。
(摘自《攻心说话术》 重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