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1月25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黄虹愚 袁绍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有着深刻的影响力、感召力。高校音乐专业应结合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任务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思路,为乡村文化振兴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帮助改善村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目前,大部分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就业发展目标定位,是为各类文艺团体、教育和培训机构、文艺研究单位、企事业文化宣传部门以及出版、广播、影视等传媒文化公司和文化创意产业输出人才。这些就业机会大多集中在城市,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也在城市,由此造成了城市就业机会紧张而农村地区人才短缺的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的现实情况,高校应综合乡村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和乡村文化需求等现实情况,调整人才培养思路,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调整音乐专业人才的就业发展目标。音乐专业的就业发展目标,可以细分为两大类。一是为城市各类文艺团体、教育和培训机构、文艺研究单位、传媒公司等培养专门人才;二是为乡村文化振兴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这样,让高考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就有选择方向,有助于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为乡村文化振兴储备知识和能力。比如在贵州部分高校,在制定学生的就业发展目标时,就将服务乡村振兴纳入其中,积极为乡村重点领域“定制化”输送人才。

  调整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湖南工业大学近年来探索以“需求引领、协同育人”为特色的乡村振兴与乡村规划课程群建设,在坚持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性”前提下,科学设置必修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举一反三,高校可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城市、乡村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标准,形成专业主修、专业选修、专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为一体的课程体系。除了正常开设试唱练耳、中西方音乐史、基本乐理、合唱与指挥、音乐美学与评论等基础课外,应增设乡土音乐挖掘和整理课、乡村音乐实践课、乡村音乐网络课、乡村民宿文化课、乡村文化创新创业课等课程。通过系列课程来增强音乐专业学生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意识,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适应乡村振兴人才需求。

  调整音乐专业生源。开设乡村振兴音乐专业班,鼓励城市中立志到乡村去工作的高考考生报考,同时重点、定向招收乡村的学生,通过系统培养让这些学生学成后回到乡村,创新、丰富农村节日文化活动,以音乐力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该校通过开设“乡村振兴计划班”,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的方式,为乡村文化振兴培养造就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强化工作保障。应给予相应政策、资金支持和工作扶持,通过实施“一小村一名音乐人才”和“一大村一个文艺团队”工程等,支持乡村文艺事业发展,让这些怀抱理想、充满激情的音乐人才,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中大展拳脚,帮助提升村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守好中华民族延绵不绝的精神沃土。比如,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邵阳市洞口县高沙镇温塘村,办起了“艺术课堂”,共选派15位一线教师来村授课。他们以当地“三代守墓人”为原型,排演了小型话剧《热血润五峰》,打造“红色户外剧场”,探索一条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不仅为老百姓带来精神愉悦,而且推动了当地文旅融合创新,切实以文艺的力量助力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本文为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高四新’战略下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培养表演艺术人才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ZJGB2021201)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