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1月25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弘扬花鼓文化,为乡村发展增添活力

  段姗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乡村非遗传承发展等方面出台系列措施,以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工作。

  湖南花鼓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底蕴,其题材大多源自农村的真实生活,彰显湖南劳动人民的审美旨趣和价值观念,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璀璨明珠。大力弘扬湖南花鼓文化,是推动湖南乡村非遗传承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环节。

  传承创新湖南花鼓文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是灵魂。传承发展湖南花鼓文化,首在梳理湖南花鼓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深入挖掘其内涵和精神价值,筑牢花鼓文化的根基和文脉。同时要融合时代发展,丰富其内容与表达形式,提升湖南花鼓文化的活力。在内容上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伴随时代发展,农村人的生活不断变化,湖南花鼓文化的内容也应变化创新,体现当代乡村生活,表达当代农村人的情感和精神,使作品更具时代意义。在配乐上创新。这些年来,音乐工作者将湖南花鼓戏曲中的音乐元素与现代钢琴创作技法结合,创作了钢琴独奏曲《看戏》《浏阳河》《刘海砍樵》等,这些作品广泛流传,为湖南花鼓音乐创新树立了典范。在表演形式上创新。通过改编和重新创作历史剧、古装戏和民间故事戏,如《刘海戏金蟾》《杨三姐告状》《状元与乞丐》等,湖南花鼓文化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在传播方式上创新。随着数字技术发展,湖南花鼓文化可与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游戏融合创新,根据湖南花鼓剧目的情境塑造虚拟场景和角色形象,创造网络虚拟人物,通过数字平台传播,吸引年轻群体。

  推动湖南花鼓文化产业化,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推动湖南花鼓文化产业化,就要突破行业壁垒,打造“湖南花鼓文化+”的产业形态,促进湖南花鼓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将体验花鼓文化作为旅游活动项目,游客观赏湖南花鼓戏,参与湖南花鼓文娱活动,有效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产生丰富的产业价值。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挖掘、整理湖南花鼓文化资源,运用数字媒体、文化活动、名人效应等方式加大品牌营销推广。走进高校吸引年轻人,进而在新生力量的推动下打造具有年轻气质、独特内涵和具备广泛群众基础的新剧目,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返回乡村成立湖南特色花鼓戏文化传承中心,开办花鼓戏培训班等,推动湖南花鼓文化产业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完善湖南花鼓传承人培养,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完善湖南花鼓传承人培养,就要完善传承人的选拔和培养机制。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作为专业艺术院校,在学员培养、专业训练、演出实践、剧目排练等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可以依托高校资源,探索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因材施教,为湖南花鼓文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湖南花鼓戏题材取自于农村,农村是滋养湖南花鼓文化的土壤,村民对湖南花鼓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面向当地村民出台激励政策,吸引他们积极参与湖南花鼓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湖南花鼓文化的传承发展除了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创意型人才,还要吸纳、培养管理型人才、科研型人才等,让各类人才在传承发展事业中各展其能、各尽其能。

  【作者系湖南女子学院专任教师。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湖南花鼓风格钢琴作品研究”(21C0931)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