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1月25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陶喆

  近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鲜明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强调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今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旨在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破解农村金融难题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金融资源相对匮乏,导致金融服务存在先天的缺失与滞后。具体表现在,服务主体不足,农村金融服务目前仍以信用联社为主,部分乡镇设有邮政储蓄银行,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在乡镇服务网点较少;信用系统缺失,由于农村经营主体收入来源不固定、金融交易量少、社会保障体系参与率低,以及农业生产风险较高等原因,导致涉农金融服务产品单一,农村金融服务仍然以负债和简单的结算业务为主,资产业务、中间业务量很少。

  这些由农村金融市场特点所造成的问题,是金融市场供需不均衡的体现,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借助政府之手适度干预。一方面发挥金融监管机构在市场管理方面的作用,引导更多银行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市场的资源投入,通过完善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考核制度,适度提高涉农贷款的风险容忍度,构建更加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另一方面需加大政策的倾斜度,比如财政系统可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不断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推动形成银行、担保、信托、证券合作互补,共同服务农村市场的新金融格局。

  加快产品服务创新,增强农村金融供给

  以更高质量更丰富的金融供给适配农村金融需求,甚至创造和激发农村金融需求,是涉农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

  在优化金融服务方面,加快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体系。由于农村地广人稀,传统的银行服务网点运营成本较高,难以触及或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只有将互联网、物联网等科技手段与金融服务紧密结合,依托金融服务系统和软件,才能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扩大金融服务半径,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当然,如何让农户充分运用互联网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便捷,也是一大挑战。

  在加大信贷投放方面,加快信贷产品的创新力度,扩大信贷服务范围。例如,根据农村经营主体的经营特点,开发针对种植、养殖的特色产品,用以匹配经营生产周期。在扩大信贷服务方面,探索从传统的农户信贷支持向新兴农业生产主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发展等多个方位和重点领域扩充,优化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

  在信贷风险管控方面,积极引进担保机制,分散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缺乏抵质押物是农村信贷业务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相关职能部门应在建立完善农村财产价值评估、交易流转、处置变现等公开市场、交易平台和相关配套机制方面发力,增强抵质押物的交易变现能力。同时,金融机构要将其纳入抵押物范围,切实将农村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盘活。

  普及金融知识宣传,提高农村金融安全

  农村金融市场大多存在交易量小、参与主体少、系统影响弱等问题,农民和农村经营主体的金融安全知识相对比较匮乏,农村市场的金融诈骗易发多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维护农村金融安全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加强金融安全宣传和教育势在必行。

  加强基本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让农民熟悉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危害性,提高其风险辨别能力,引导农民远离非法集资、高利贷,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充分发挥公安系统反诈打跨的作用,以银行为主体对开户环节严格把关,不给犯罪分子提供交易载体,从源头遏制金融诈骗;探索建立农村征信体系,为农村市场主体构建更多信用管理和采集渠道,不断提高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保护意识,持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作者系长沙师范学院专任教师,博士。本文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及实现路径研究”(21YBA265)阶段性成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