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云
在高校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是坚持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系统完备、逻辑严密,为深入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和方法遵循。深刻把握其中的方法论,才能有效应对复杂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刚柔相济,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统一。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能够形成强大的内在力量;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保障,能够形成强大的外在约束力量。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统一,实质上就是把思想引领与制度约束、内因与外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管党治党的合力效应。高校党委应把强化理论武装、完善制度机制作为坚持党对学校全面领导的重要抓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扎实推进集中性学习教育实践,用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等制度,在理论研究阐释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师生对党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组织体系、责任体系、监督体系,把学校建设成为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坚强阵地。
标本兼治,坚持使命引领与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使命引领与问题导向相统一,彰显的是革命理想与求实精神的辩证统一。具体到高校党建工作,既要放眼未来、把握全局,注重顶层设计,又要着眼当下、直面问题,解决现实问题。高校党委应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解决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大力推进党建标杆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动构建“五育并举”教育教学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点面结合,坚持抓“关键少数”与管“绝大多数”相统一。党的建设是一个主客体间相互作用、彼此制约的结构体系,这就要求在实践运行中既要发挥好“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也要突出“绝大多数”的“整体效应”。高校党委须坚持把管“绝大多数”作为基础性工程,压实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每一个基层党支部、每一位师生党员,形成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整体效应”。坚持把抓“关键少数”作为关键性举措,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旗帜鲜明正风肃纪,发挥好领导干部“头雁效应”,带动全校形成良好政风校风教风学风。
权责一致,坚持行使权力与担当责任相统一。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高校党委应牢牢抓住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出台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完善干部考核激励制度,完善明责、履责、考责、问责、追责机制,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坚持干事创业鲜明导向,从急难险重任务一线提拔任用一批优秀干部,对不适应岗位要求或履行责任不到位的领导干部进行岗位调整或问责处理,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在全校形成想作为、敢作为、能作为的良好氛围。
管爱并重,坚持严格管理与关心信任相统一。严格管理是对党员干部的真正关爱和最大保护,是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关心信任党员干部是党的优良传统,是推动党员干部更好干事创业、为人民服务、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激励。落实二者的协调统一,就应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高校应坚持“严管厚爱”理念,对党员干部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持续扎紧制度笼子,建设形成体系完备、运行有效的重点事项廉政风险防控网络,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深入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与党员干部开展经常性谈话提醒,既严明要求又关心爱护,最大限度保护和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真正实现严管与厚爱、激励与约束有机统一,让广大党员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内外联动,坚持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统一。党内监督是党的自我革命勇气、自我革命精神的外在彰显和内部要求,是党保持肌体健康和生命力战斗力的基础;群众监督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治党管党领域中的本质要求,也是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集中体现。高校党委应始终保持“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战略定力,不断完善党委全面监督、纪委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基层党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保障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审计(财务)监督、教代会(工会)民主监督、舆论监督,推动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贯通融合,充分保障全校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为学校事业发展凝聚强大向心力。
(作者系长沙学院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