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湘江周刊·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5月1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
——《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背后的故事

  欧阳建文

  2021年7月29日,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该书由袁隆平院士主编,是袁隆平院士对20多年来超级杂交水稻研究成果的首次全面总结,是超级杂交水稻研究与推广应用20多年来重大创新成果的集中呈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从1985年袁隆平的第一本著作《杂交水稻简明教程》开始到《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30多年来,袁院士的一系列重要学术专著相继在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该社农业图书编辑室的几代编辑也一直与袁院士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和联系。

  “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由农业部于1996年启动,先后实现了亩产700千克的第一期目标、亩产800千克的第二期目标、亩产900千克的第三期目标和亩产1000千克的第四期目标。作为超级杂交水稻育种计划的领军人物,我们也多次邀请袁院士对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出版,但是袁院士当时认为超级稻的研究只是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部分研究成果以学术论文形式发表更合适。

  2017年5月的一天,我们再次来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向袁隆平院士约稿,袁院士对我们的计划深表赞同,认为编写出版《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十分必要,也很有意义。他当即召集执行主编廖伏明博士来到会客室,商量书稿的编写提纲、大致的参编人员等,并决定三天后召开编写会议确定具体的编写分工。

  3天后,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会议室,袁院士亲自主持召开书稿编写会议,对书稿的编写内容作了大致的分工和安排,明确书稿分5篇,即基础篇、育种篇、栽培篇、种子篇和成果篇,每篇分若干章节,并指定了每篇的编写负责人。袁院士对各位作者的编写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绝对不能抄袭,凡是引述前人的研究成果,务必注明出处,以备查证;二是描述成果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

  2017年6月21日,我再次来到袁院士办公室,向他汇报关于出版《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中英法文版、助推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的想法,袁院士连连夸赞“很好,你们做得很好,谢谢你们”。

  《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编写完成后,我们立即着手英文版和法文版的翻译。由于书稿内容非常专业,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读者要读懂中文版都十分费事,把中文翻译成英文和法文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几经波折,我们终于请到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科学家担任审译,对译稿严格把关。

  2020年7月,我们把《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的付印样书送给袁院士做最后的审核。审核完后,袁院士提出“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进展”相关内容要等第三代杂交水稻2020年晚稻的试验结果出来后再补充进去。

  2020年11月2日,在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叁优一号”衡南试验示范基地,经测产专家组评定,第三代杂交水稻晚稻品种“叁优一号”亩产为911.7千克。在此之前,同一基地种植的早稻品种亩产仅为619.06千克,这意味着双季亩产达到1530.76千克,实现了“1500千克高产攻关”的目标。

  位于长沙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90岁的袁隆平院士与测产现场进行了视频连线。听到测产结果后,袁院士激动地说“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1500千克意味着离‘禾下乘凉梦’更近了一步。”2020年11月11日,袁院士在补充试验数据后的《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试印样书上郑重地签下了四个字“同意出版”。

  2021年5月22日,袁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举国哀悼。当日下午4时许,我站在路口,目送载着袁老遗体的灵车车队消失在视线中。心里默默地说“袁老,请放心,我们一定会把《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的英文版和法文版出版好、宣传好,为实现您的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贡献力量”。

  (《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袁隆平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