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营销,别糊弄消费者

  吴学安

  “11月10日晚上,我发现前几天买的衣服到手价降了131元,就通过平台的一键价保功能申请保价,可系统却显示无价差。后来通过人工客服多次介入,才成功收到退款。”近日,北京市朝阳区的消费者张女士回忆起自己“退差价”的过程,直呼:“‘双11’保个价,不容易啊。”

  所谓保价,顾名思义就是保证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在一定时间内价格不变,若保价期间价格下降,则商家赔付消费者相应的差价。每年到了“双11”,消费者似乎都感到纠结:当看到心仪的商品时,希望早买早享受,但又怕错过“双11”促销。于是,摸透消费者心思的商家,就推出了保价活动,给消费者一颗价格“定心丸”。

  然而,根据往年的经验教训,保价也并非百分之百“保险”。一些商家为价格保护设置了种种门槛,如规定商品品类、福利补贴等限制。去年“双11”期间,某知名服饰品牌就因隔日发放优惠券降价200元却拒绝履行保价一事,引发众多网友不满。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经营者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今年,在商家亮出“双11保价”销售策略之前,江苏省消保委就提前发出预警,提醒电商平台和商家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在购物页面明示保价的排除情况。然而在商家纷繁复杂的“套路”之下,仍有不少消费者“被套路”。

  要想让消费者真正得到实惠,保价服务就应多些真诚,别玩糊弄消费者的把戏。其中,价格的比较应当是大部分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排除临期商品等法定降价情形),而不应设定各种根本无法触发“买贵退差”的条件。要知道,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监管部门和电商平台完全有能力监控、筛查这种玩文字游戏的保价承诺,进而对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作出处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