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美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把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把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促进城市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体医融合属于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范畴,旨在通过“引医入体”和“引体入医”模式加强体育、医疗公共服务领域的资源融通,促进全民健康、增进民生福祉。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辐射乡村,推进县域体医融合、提升大众健康水平,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建议着重从抓好机构设施、人才队伍和专项活动三方面入手。
加快体医融合机构设施从县城向乡村延伸
推进县域体医融合,需要分别立足县城、城乡接合部和乡村加快建立完善相关机构设施。
一是完善县城体医融合机构设施。依托县城各类医院、社区诊所和卫生站点,打造引体入医“治已病”的推介阵地,彰显运动作为辅助手段对于疾病治疗和康复的独特疗效;鼓励在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公共服务设施中建设体医融合健康驿站;依托医疗机构和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等建设运动促进健康平台;依托县城养老场所、教育场所等,打造体医融合“治未病”推介阵地。二是建设县域体医融合示范区。依托城乡接合部的产业链和资源链,打造城乡体医融合样板工程,开展城乡“互联网+健身”活动试点。三是联合村卫生室和村民活动中心,培育体医融合基层服务站点。借助城乡一体化创建工程,推动县、乡镇、行政村三级公共体育健身康养设施全覆盖。
引导体医融合人才队伍从县城向乡村覆盖
推进县域体医融合,需要不断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导体医融合人才队伍从县城向乡村覆盖。
一是制定县域体医融合从业人员培养方案,把体医融合人才培养纳入体育和卫生健康人才培养计划,逐步健全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机制。建立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针对医生开展运动处方师培训,针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健康管理、基础医疗和应急救援等培训。建立集“体、医、教、科”为一体的体医融合专家库,吸纳一批省内外体育、医疗专家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强化乡土培育,筑牢乡镇体医融合人才根基。通过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农村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以及卫生人才“县聘乡用、乡聘村用”等方式,加强乡镇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带动、服务好乡镇体育健身和康养活动。三是挖掘流动服务潜力,提升体医融合城乡一体化水平。依托体育志愿服务下乡,加强乡镇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卫生医疗服务下乡,为农村患病群体传授运动康复知识和方法;依托民政服务下乡,向广大农村群众宣传运动养生知识和方法。
推动体医融合专项活动从县城向乡村普及
推进县域体医融合,需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项活动,在群众中培育浓郁的科学健身、以体助医氛围。
一是打造特色品牌赛事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体育活动,提高有组织参加体育锻炼群众数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提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比例。二是结合各类健身和健康主题日,深入县域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乡镇,为群众提供体医融合科普宣教服务,激发城乡居民科学健身热情。三是在县乡推广工间操、太极拳等“一平方米”健身项目,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推动国民体质测试、运动风险评估和健身指导服务由县辐射到村。四是强化面向老年人、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的体医融合服务。支持县乡提供老年人运动与健康服务,鼓励老年人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健身、养生活动;开展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及运动防控近视等服务,指导青少年科学选择有氧运动、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锻炼,促进身体健康发育;重视体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作用,推广体育锻炼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方法。
【作者系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教师,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社区体育文化)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