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理论·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深度·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7月2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志愿服务制度 助力县域养老托育

  刘建荣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强化县域公共服务供给,发展养老托育服务。助力做好新时代养老托育工作,创新志愿服务制度必不可少。当前,我省县域志愿服务制度还存在一些亟待补齐的短板,比如制度长效性不足,且对志愿者缺乏系统管理;志愿力量参与面窄,居民主动参与度不高;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的各单位协同联动不足,需要志愿服务者难以受益;志愿服务方式陈旧,缺乏现代数字技术支撑,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应通过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建设,助推县域养老托育高质量发展。 

  发扬守望相助优良传统,健全养老托育互助志愿服务制度

  “邻里和睦、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等,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遵循。在县域城镇化建设中,可引导邻里乡亲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多向结对互帮互助,浓厚邻里和谐氛围。

  比如具有丰富养育经验的健康老人可以帮忙照护孕产妇和婴幼儿;少年儿童充满活力,可在学习之余多陪伴老人,与老人互相学习、互相帮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青壮年社会活动范围广,可为老人、孩子排解困难,助其健康快乐生活。

  紧扣县域城镇化进程,构建养老托育志愿服务联动机制

  县域城镇化发展旨在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让更多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文明与实惠,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应紧扣县域城镇化进程,健全养老托育志愿服务联动机制。

  一是把握城镇人口密度大的特点,集结拥有各种技能的志愿者,增强志愿服务团队效应;二是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尤其是公共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康体等配套设施,优化养老托育环境,支持志愿者为老人和孩子提供文化娱乐、义务送餐、上门义诊、集中照护等服务;三是健全县域城镇组织体系和监管体系,明确组织监管权责,促进各部门联合互动开展志愿服务,为养老托育志愿服务提供组织保障;四是完善志愿服务法律制度和养老托育管理制度,切实防范各类风险,加强突发事件应对,为志愿服务爱心行动普惠县域老人孩子织牢安全网,促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法治化发展;五是强化各社会组织机构协同联动,面向志愿者普及相关法规知识、开展养老托育规范化技能培训,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长效化发展。

  引入村镇合作银行理念,培育养老托育志愿服务信用体系

  当前,可在县域城镇化发展中引入村镇合作银行理念,构建养老托育志愿服务信用体系,落实养老托育志愿服务信用制度。

  一是建立志愿服务储、贷、奖等制度,定期公布志愿服务需求项目及积分,双向选择、因人制宜开展志愿服务,确保志愿服务质量;二是志愿服务信用银行可设立“储蓄取现”和“信贷”服务,引入“诚信借贷、灵活还贷”机制;三是健全志愿服务台账制度,完善奖励制度,比如失智老人护理等公共资源紧缺型志愿服务可酌情统筹纳入奖励项目,以激发志愿者积极性,确保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依托现代数字技术,提升养老托育志愿服务效能

  现代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社会生活带来了全新体验。在县域城镇化发展中,应注重依托数字技术提升养老托育志愿服务效能。

  一是依托数字网络连接千家万户,让老人和孩子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数字媒体服务、了解志愿服务资讯,有利于方便快捷协调志愿服务的供需关系;二是可利用人工智能有效完成部分家庭保洁以及面向老人和孩子的照护与陪伴、学习指导等工作,为志愿者服务赋能减负;三是利用数字技术加强志愿服务管理,推进养老托育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