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全媒体记者 陈暑艳 通讯员 阮海涛 唐伟巍
一到下午5点,邵阳市大祥区人工智能教育管理群就热闹起来,各校老师上传的视频和照片里,孩子们积极思考,大胆动手,他们制作的台灯会说话,用积木组建的猫眼睛会闪光……
设计制作充满科技范与未来感的装置,是大祥区中小学生课堂的常态。近年来,大祥区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乡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建设全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成功创建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区。
打造三个课堂,实现城乡教育均衡
10月18日上午10点20分,三八亭小学的叶红娟老师带着四年级3班的孩子们走进多媒体教室,与此同时,蔡锷中心完小和蔡家小学两个班的学生也通过网络平台进入了共享学习空间。
“Hello,hello,how are you?”在叶老师的指挥下,3个班的孩子一起唱起暖场歌曲。学习完单词和句型后,大家又通过教室上方的大屏幕,隔空玩起击鼓传花、单词炸弹、角色扮演等游戏。孩子们一个个踊跃发言,积极互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这一幕是大祥区“三个课堂”建设的缩影。为了将教育资源延伸到全区每个角落,近年来,大祥区以“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为目标,打造“新基建”下的乡村数字教育环境,投入资金3500万元,建成城乡一体化教育专网和城乡一体化教育云平台,实现农村教师电脑“人人通”、班级触控一体机“班班通”、录播设备“校校通”,保障乡村学校与城区学校具备同样的网络与资源承载能力,为全区中小学校提供了保障、基础、通用的教育云服务。
“依托教育专网和教育云平台,大祥区一共打造了9个城区核心校加18个乡村成员校的城乡网络联校。”大祥区教研室主任曹远席说,“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以及专递服务等方式,大祥区积极开展跨区域教研教学,有效推动‘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实现了数字支教和数字共生,让乡村学校的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兴建实验室,发展人工智能教育
随着人工智能、智慧教育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与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大祥区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两年来投入资金1亿元,按照“实验一批、示范一批、应用一批、普及一批”的思路,规划并建设全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与深圳优必选公司合作,在17所城区中小学校、5所乡镇初中和5所乡镇中心完小建成31个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
西苑小学的肖维老师大学学的计算机专业,学校建成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后,她主动承担教学任务,并参加了今年5月教育局举办的第三期师资培训。提到人工智能教育,她感触颇深:“我小时候不敢接触电脑,直到走进大学课堂才深入了解,但现在小学生就能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实现各种课题。”
10月19日下午,她带领孩子们学习课件,用积木搭建了一只河马,然后连接平板电脑,编写程序,利用舵机让河马的嘴巴完成一张一合的动作,利用灯光让河马的眼睛闪烁发光,孩子们一个个兴奋不已。
据大祥区教育局副局长孙小红介绍,教育局与畅想机器人学校合作,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共开展3期教师培训,培训教师700余人。老师们快速掌握关键要素,总结出一套适合该区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全区学校开课率达到100%,覆盖学生3.3万名。
举办科技节,提升学生数字素养
在建立起全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专家团队的同时,大祥区还聘请高校人工智能教育专家,加强专业建设,加大课题研究,组织学生参加世界机器人大赛,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冠军和亚军。
2023年5月,大祥区举办首届“学在大祥 AI在大祥”人工智能科技节,全区9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了科技节活动,西直街小学六年级学生卿易灵杰就是其中之一。她和队友昌修齐在刘勇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垃圾分类机器人,在科技节上大放异彩,并顺利通过市赛、省赛,在全国机器人大赛上获得一等奖。卿易灵杰从三年级开始接触机器人,现在已开始学习高阶段编程知识。她说,长大后她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设计中医AI智能大脑,为大众服务。
7月17日,大祥区首届人工智能夏令营活动正式启动。在人工智能导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运用ukit器材,以发明创造未来生活设备为主题,完成了模型设计、项目实践、拓展活动、路演竞赛等活动,展现出大祥区青少年丰富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才能适应和应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和挑战。”大祥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承意说,“未来,大祥区将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的利用率,形成可复制经验,覆盖全区所有学校;通过科技创新名师工作室培养更多骨干教师,开发人工智能课程,形成有大祥特色的数字教育品牌,助力基础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