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全媒体记者 王燕 通讯员 曾丝丝 陈冲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邵阳县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以“大抓教育教学、狠抓质量提升”为目标,围绕“打造高质量课堂,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主题,坚持“面向全员常态开展、示范引领”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基于课堂、基于问题、基于教师发展需求的校本研修活动,切实解决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出一条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素养大提升的变革之路。
建立机制,拓宽教师发展新路径
去年5月,邵阳县思源学校青年教师伍妙韵在邵阳县小学美术教学比武中获得了特等奖。比武中,她执教的《五谷的画》是一堂旨在探索新时期美术学科育人新路径、新思路、新方法,彰显学校“一月一品”最新样态的课。
2001年出生的姜嘉骏刚出校门就站上了邵阳县思源学校的讲台。“两年前到学校任教,我对班上的后进生束手无策。”他表示,在学校“一周一活动”的引领下,他的专业能力持续提升,以奋斗者的姿态赶超奔跑,“现在已经成功转化了班上的后进生。”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邵阳县思源学校校长高程军深谙其道。近年来,该校围绕教师专业发展,逐步完善校本教研机制,先后探索建立了“一月一品”(即每个教研组每个月推出一堂精品示范课,通过三次以上磨课,做到全校教师“一师一优课”)“一周一活动”(每个年级组每周开展一次活动,让学生成长于活动之中)等校本教研机制,确保教师跑出专业成长“加速度”。
两年来,该校从教师的全生命周期、全素养维度出发,积极搭建平台,赋能教师跨越式发展。
构建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和主题教研的校本研修体系;深入开展校际互促,组织结对学校教学互动、质量检测、管理联动等活动;完善校本研修机制,形成培训、考核、评价等长效机制,实现校本研修常态化、全员化;教师工作股进一步规范了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教师发展中心组建了县内校本研修指导专家团队……该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廖献国介绍:“邵阳县十分重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新课改背景下大力推进校本研修,构建合理的校本研修制度,开辟多元化的教师专业成长校本研修路径。”
狠抓落实,培养育人名师成效足
校长是确保教研活动落地落实的关键,决定着落地效能。邵阳县教育局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廖献国任组长,局党组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各县直学校、乡镇场中心学校校长为成员的全县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各县直学校、乡镇场中心学校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制订校本研修方案;各学校的校本研修方案由县直学校、乡镇中心学校一把手审核签字,盖公章,报县教育局校本研修办公室(设教师工作股)备案。
此外,邵阳县教育局将校本研修工作作为全县中小学基础教育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督学督导的重要环节、教研教改的主要途径和担当作为的重要指标来抓落实。
“校本教研是学校的一把手工程,校长与教师们一起突破教学难点。”邵阳县芙蓉学校课程开发与研究中心主任徐阿明说,为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的常态化进行和扎实有效开展,该校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挖掘、梳理教师专业发展“痛点”,开展教师培训,让教师的素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过去,我按部就班地执行教案,对学情的关注不够。”经过多次培训和指导,该校康红梅、周文彦、蒋妍等教师破除旧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差异,实现精准教学。
而该校刘梦瑶、叶娜、周芹芹等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得益于学校对教师进行的分层次培养。2021年,刚投入使用的邵阳县芙蓉学校迎来了一支平均年龄为28.5岁的年轻教师队伍。“学校61名老师,其中20岁的新教师就有20名。”邵阳县芙蓉学校校长吕华表示,“如何让新教师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成为学校关注的首要问题。
为此,学校打出团队备课、个人上课、评课研讨、反思重建、撰写体会“五位一体”、1名骨干+3名青年教师“1+3备课小组”等教研“组合拳”。吕华说,学校以“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把“基于学校、面向全体、培养青年、发展骨干、推出名师”作为教师培养的工作思路,构建了“三环节六阶段”的主题式校本研修三年规划,着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校本教研”的引领下,该校建校两年就已构建起课堂“教”与“学”的新生态,实现了从“育分”到“育人”的有效转变。目前,该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涌现出一批教研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先后有张小英、刘劲虎、徐阿明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刘劲虎、徐阿明、蒋韶辉3人被评为邵阳县学科带头人,李占魁、艾兰兰、何妍妮、刘海等14人被评为邵阳县学科骨干教师,今年,该校申报的省级课题《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已成功立项。
校本研训引领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也为该县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近年来,邵阳县义务教育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今年的检测评价位列邵阳市前列。下一步,邵阳县教育人将持续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为擦亮“学在邵阳县”的招牌贡献力量,努力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