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娄青燕
这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班主任。劳动课上,劳动委员李娜早早安排好了大扫除相关工作。40分钟后,整理过的教室干净许多。可是细细检查,我不禁皱起眉头:擦墙面瓷砖和窗户的湿抹布随意扔在一个凳子上;老师观课用的桌椅随意摆放在教室后面,学生的课桌椅排列仍有参差;空调遥控器霸道地横躺在讲台中间……
陆续有学生进入教室准备上晚自习。我不动声色地用手机拍下教室的“瑕疵”,静静观察有没有学生主动修正这些“瑕疵”。遗憾的是,没有。
晚自习前,我首先表扬了全体学生,然后说:“现在,教室里还有一些‘瑕疵’,我们来玩个‘找碴儿’游戏吧。”
学生很好奇,前后左右地看。班长洪佳佳站起来说:“老师,后面的凳子上还有杂物。”我说:“好,麻烦你把它们归位。”洪佳佳把湿抹布拿起来叠放在讲台上,把报纸折起来装进了环保袋。
“老师观课的桌椅没有摆正。”武红基站起来,把观课桌椅靠墙放好。
“真不错!尽管只是稍稍挪了一下桌椅的位置,视觉上是不是更舒服了?”我的眼睛掠过靠近黑板报的一排红色小圆凳,那是孩子们参加集会时的座椅。
随着我的视线,许多学生看向后面,两名学生径直走到教室后面,把扫帚等卫生工具移到后门角落处,把小圆凳摞成两摞。门打开,刚好能掩住红凳子,教室的空间又增大了几许。
我没说话,朝着两个孩子竖起大拇指。“哐当”一声,吓众人一跳。原来是一名学生转身时不小心碰倒了立在墙边的铁质班牌。我笑着说:“看来班牌急着要大家帮它找个合适的地儿!”“圆凳上有孔,插进去刚刚好!”说罢,马全鑫冲到后面,拿起班牌稳稳地插进那一摞圆凳的小孔中。
一次临时起意的微班会让我更加坚信,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工作不是空洞的说教与灌输,而是智慧的唤醒与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