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湘江副刊·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且看,以文物讲好中国故事
——读《文物讲中国史》

  晓江

  如果文物可以开口说话,那它们自己口述的经历将会是最真实鲜活的历史记忆。甲辰谷雨,收到新书《文物讲中国史》(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不胜欣喜。全书以文物为引,以时间为脉,以文化为根,串联起中华文化上下万余年的文明进程。从原始社会的文明启蒙,到春秋战国的大争之世,到秦汉隋唐的盛世华章,到宋元明清的灿烂辉煌,华夏文明传承不绝,一脉而来。

  以时间为脉,串联华夏文明

  文物浩繁,如恒河沙数。如何在众多的文物中精选取舍,需要厘清一条叙事主线,并围绕其展开。时间便是本书的叙事脉络,全书以历史演进分册,从《原始社会篇》到《明清篇》共8册。每册以朝代更替次第展开,由国内文博领域的一线专家亲自执笔,图文并茂,既介绍文物本身的情形和价值,又讲述与文物相关的历史典故或史实,反映出文物所属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与历史意义,做到前后呼应,呈现华夏一脉,传承不绝。

  如《三国两晋南北朝篇》,此篇涉及的朝代更替频繁,若非以时间为脉,则难以清晰地呈现这段中国历史上政治最为动荡,思想文化却丰富多姿,对外交流也不断加深的大时代。孙吴青瓷坞堡、西晋青瓷羊、成汉“汉兴”铜币、北魏元羽墓志、北周玻璃碗等,一件件彰显时代属性的文物,既是时代的叙事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以文物为引,讲述背后故事

  “六朝文物草连天,天淡云闲今古同”。文物是华夏先民重要的历史见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不仅是我们一代人的责任,也是后辈学人的共同使命。

  《文物讲中国史》在撰写过程中,每每以文物为引子,在细数文物故事之后,再详细解读它背后的历史典故,《明清篇》中开篇便以“明孝陵石刻”为引,随后则讲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波澜壮阔的一生,给人以启迪;又如以清代“施琅石雕像”为引,对康熙年间朝廷收复台湾的经过情景再现,令人心潮澎湃;写到明代编修《永乐大典》时,朝廷汇集了全国英才,可谓“天下文艺之英,济济乎咸集于京师”,盛况空前;写到《永乐大典》因遭受历代战火而损毁时,又无比慨叹惋惜;写到“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时,对嵇康的枉死表达了对政局的痛恨与无限惋惜,在政局动荡人人自危的时代,很多人为了生存而依附权贵,而嵇康却不曲意逢迎,散发出自己的人格魅力与卓越风采,不愧为真名士。

  以文化为根,启发后辈学人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通读本书,作者在讲述文物故事的同时,更多的着眼点放在了讲述文物所属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与历史启示,努力拉近文物与读者的距离,以心交心,感悟文物背后的历史智慧,从中汲取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如观“郑和铜钟”,可体会郑和七下西洋是何等的史诗壮举,而“宣德化而柔远人”的和平政策,又何尝不是华夏文明协和万邦的博大胸襟的体现。又如览“金山岭长城”,在惊叹长城的巍峨雄奇之外,打动你的更是戍边将士们那颗不惧艰苦而保家国平安的爱国之心。

  有理由相信,每一位文博工作者,面对文物的时候,心中会自然升腾起崇敬之情。这既是对文物工作的热爱,也是对文物经历岁月流转之后的欣喜与敬意。在《文物讲中国史》轻松明快的语言中,感受文物带给我们的新奇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华夏文明包容、创新、博大、和平的文化内蕴。孔子曾言“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读《文物讲中国史》,当亦有同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