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静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湖南高度重视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在湖湘文化产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今,越来越多的文化产业主体将数字技术引入其结构中,推动自身从传统向现代演进。尽管如此,湖南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数字平台建设不够完善、人才短缺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需要加快推动“数字+”,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和完善文化产业数字化平台。基于“数字+文化”的发展模式,构建更为完善的数字化平台,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首先,应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利用先进科技手段推动传统文化产业模式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通过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数字画廊等新型文化业态的快速发展,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次,数字化平台为湖湘文化的全球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依托数字媒介,将更多具有湖湘特色的文化产品以更加直观、便捷的方式展示,打破了传统文化产品受地域限制的局面,既创新和拓宽湖湘文化的共享模式和传播途径,也能更好地推动湖湘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湖湘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同时,数字化平台也为湖湘文化产业打开了全球市场,使文化产业不再是封闭的单元,而是与国际国内市场深度融合的产业。因此,要积极开展数字文化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将数字化平台为湖湘文化产业带来的机遇转化为实际的合作成果。此外,在构建与完善文化产业数字化平台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平台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切实加强技术防范和风险管理,为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促进科技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在数字时代,科技不再是单纯的生产工具或手段,还成为了塑造一种全新文化形态的媒介。2023年,湖南博物院成功举办的《神游——历史时空中的数字艺术展》就充分展示了数字技术对传统文物的创新呈现。艺术家们通过数字技术,将科技与文物相结合,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更进一步拓宽了文化传承的路径和方式,从而使博物馆彻底摆脱了“陵墓”和“储藏室”的标签,更好地满足了公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通过数字技术的引入,实施“文化+科技”战略,既催生了文化产业模式的多元化,拓展了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也丰富了文化产品的形态,同时也推动了湖湘文化的传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优化政策环境,提供资金扶持。推动湖南文化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政策与资金共同推动的良好局面。在政策层面,各级政府应着力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统筹和激励政府、社会、市场力量共同参与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工作机制,包括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等。还可以发挥文化产业园区人才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通过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为园区企业提供产业链招商等引导和服务,吸引更多数字化文化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在资金扶持方面,可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来支持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创新项目。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数字化技术的研发、数字化平台的建设、运营以及支持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
加强文化产业数字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人才是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第一资源。首先,应加强对本省传统文化机构和文化组织的培训,提高其数字化应用水平,使其熟练掌握数字技术的应用,更好地推动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发展。其次,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文化产业数字化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共同协作。只有通过引进和培养懂技术、有创意、善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为推动湖湘文化产业向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保障,实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必须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吸引更多高水平数字化人才在湘就业创业。
(作者系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