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当前,尽管全球化出现不少逆流,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共建“一带一路”的全面推进,国内外企业之间的产能合作不断深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对本土化、会中文、技能精的人才需求出现较大缺口,为产教融合、促进国际中文教育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契机。
郑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国际中文教育是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渠道。当前,尽管全球化出现不少逆流,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共建“一带一路”的全面推进,国内外企业之间的产能合作不断深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对本土化、会中文、技能精的人才需求出现较大缺口,为产教融合、促进国际中文教育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契机。
互补共生,营造国际中文教育新生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建设中文传播平台,构建中国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国际产能合作为从事国际中文教育方面的人才提供了广阔就业市场,国际中文教育反过来又为这些人才提供了恰当的培育体系,两者在供需两端互补关系明显,可以结成产教供需共同体。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的企业,承载国际中文教育的高校,既要在某类型国际中文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强化校企合作,又需要促进专业群建设与产业群发展的协同,采用集团化联盟的方式,为国际中文教育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此方面,可以借鉴国内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过程中形成的职教集团发展模式,组建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的国际中文教育产教集团;也可以在国内已有的职教集团基础上,围绕国际产能合作,下设国际中文教育产教融合协作委员会。不论是新建集团,还是在已有平台中下设专门机构,均应该采用理事会框架方式,强化集团内校企双方的协同配合,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技术、文化等各项资源,建设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
以产定教,实现国际中文教育订单式培养。以国际中文教育统筹“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等全球范围的各类汉语教学后,国际中文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国际中文教育可以是学历教育,也可以是非学历教育。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这一教育类型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国际产能合作的背景下,走出国门的中资企业普遍遇到当地雇员中文能力有限、跨文化沟通障碍等难题,汉语教育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和劳动力保障的重要因素。以产定教,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中资企业,在合作项目启动之前,应充分预判到当地雇员需求状况,并通过国际中文教育产教集团等平台,向集团内教育机构发布当地雇员需求信息。应明确雇员的人数以及中文水平、职业技能等方面要求。然后,再由集团内承担国际中文教育、职业教育等职能的院校机构出面,采用与中资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订单的方式,在满足中资企业当地雇员人才需求的前提下,促进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
以教促产,总结国际中文教育先进经验。配合国际产能合作,实现国际中文教育从专门的语言教育向语言教育加职业教育转型,是当前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一个新动向。在此方面,不论是对走出国门的中资企业来说,还是对承担培养任务的高等院校而言,都是一个新事物。为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双方可以借助国际中文教育产教集团等平台,总结、推广国际中文教育典型经验。中资企业作为需求方,应该在拟定人才需求清单等方面,总结形成经验,尤其是在推动人才需求数量批量化、描述人才职业技能精准化等方面,提出有效建议,为培养机构更好地把握人才需求“画像”提供指引。高等院校作为供给方,应该积极主动研判“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产能合作本土化人才培养状况,从教师、教材、教法等方面总结经验,提炼模式,探索规律,提升人才培养效果。国际中文教育产教集团等平台则可以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为校企双方提供宣讲、交流机会,为其他企业、院校积极参与推动此项工作提供指引。
政府助力,促进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化发展。积极开展乃至主导国际产能合作,是我国经济发展硬实力的有效体现;推动并发展国际中文教育,是我国文化教育等软实力建设的重点领域。当前,我国已经同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国际中文教育中外语言交流合作办学,包括但不限于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等多种形式。在职业教育方面,中泰共同建设了全球第一所语言与职业教育学院。境内外政校企多方合作,共同带动了“中文热”“中国热”的持续升温。但是,产教融合共促国际中文教育毕竟属于崭新尝试,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与其他国家如何接轨等诸多困难与挑战。2021年,《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我国首个面向外国中文学习者、全面描绘评价学习者中文语言技能和水平的规范标准。对此,我们应该参照世界职业教育标准化发展的路径,以国际中文教育产教集团等平台为核心力量,整合境内外政校企资源,采用“一地一策”的方式,紧跟国际产能合作的需求,联合所在国家(地区)主管部门,以专业为载体,在境内外专业技能标准衔接的基础上,依据《标准》共同开发符合所在国家(地区)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设计课程、组织培训、开展考评,达到以《标准》为引领,提高国际中文教育校企合作水平、推进中外需求融合的目标,打造国际中文教育新格局。
【作者系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教师。本文为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高职国际学生教育产教融合平台构建”(XSP2023JYC104)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