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伟平
近日拜读了中国作协会员赵叶惠先生的古体诗集《平易行吟》。这本集子收录了他156首古体诗。
《平易行吟》中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均有,以五言、七言居多。虽是古体,但思想是新的,语言是新的,内容丰富灵动,充满了现代生活气息。正如诗人刘克胤提出的“诗主性情,出乃心声,矫揉造作,自缚手脚,则失之弥远。”诗歌是一种深厚积淀下的即时情感表达;诗歌创作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且不被其束缚。《平易行吟》既有历史的厚重感,更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古树上开出的新花。
《平易行吟》分为仰、景、风、和四章,“诗言志”“诗缘情”。赵叶惠先生运用古体诗这一艺术形式,汲取新诗的营养,凭借凝练、雅致、清新的诗语,向读者呈现出一个个丰满的艺术形象、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从而体现了其价值取向和家国情怀。如《瞻仰韶山毛泽东铜像》:“韶峰独秀万山翠,舜乐和鸣动八方。一卷相持乾坤手,九州共沐日月光。”壮阔的景象,豪迈的气魄,如神来之笔,表现了毛泽东这位伟大领袖的光辉业绩及其思想的绚丽光芒。
再如《瞻仰陈赓大将故居并谒夫妻合葬墓》:“百战归来息故地,携俦乘月说征途。疆场纵横惊常胜,扬威异域每叹服。用兵莫测日酋怒,设伏难防倭鬼哭。挥师佐帅破敌胆,十六国签停战书。越南狼烟遮望眼,丛林笑指射高卢。应痛近代多国难,教识英雄战阵图。”典雅而自然的诗句营造了清丽脱俗意境,诠释了深刻的思想。《题东山书院》:“玉带绕莲台,净瓶倾泉津。楼阁历久远,光华耀儒林。草新松愈翠,院静鸟音纯。东台曾照影,锦鲤跳水频。一声问虎踞,万里颜色新。秀气钟英哲,凝神寻凤音。”作者摄景入诗,借景抒情,令人陶醉其中,久久回味。
全书中这种特色的诗篇,都包含着作者对领袖、对先贤、对时代、对人民、对大自然的深情与感人的敬仰之情。
中国古典诗歌的诗意流淌在自然山水中。《平易行吟》中的“景”都是作者在人生旅途、大自然中,被高山流水荡涤心胸、被自然景观所陶醉而表达的“道法自然”的理念。如《山野行》:“雨后草色新,日暖鸟啼轻。闻道梨花开,相约山野行”。再如《初夏向晚登塔子山遇雨》:“层峦如翠帷,空谷起炊烟。雨急鸟停语,风微雾渐生。青山举白塔,妙笔指昊天。云天张巨帛,谁可写青丹。”置身大自然的心旷神怡与神奇自然的雄伟,清新扑面而来。在“景”这一章,这样的诗俯拾皆是。
而在“风”中,作者通过对世俗弊端的针砭,对假丑恶的鞭挞,对人民忧乐的关注,激荡着对时代和人民深深的爱。如《访友人听老妪说家事》:“一畦甜瓜无人摘,满架豆角多老枯。但说后辈离家远,死去凭谁顾果蔬。”这就涉及乡村振兴和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再如《访某名山有感》:“香客随处见,隐士何处藏?叩首寻常事,养心日月长。”人们纷纷到名山朝拜,成为了一种现象,而真正注重修身养性的又有几人?
“和”这一章,大多是作者和文朋诗友们的应和之作,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作者关注现实,砥砺品行,追求高尚人格的气质。
《平易行吟》中的诗句经过了作者精心锤炼又不见斧凿痕迹,可谓浑然天成。有的诗句内敛深邃,有的富有张力,有的趣味盎然,有的意在言外,如,“毕竟青史神难欺,拂尘静读魏武篇”(《碣石观海怀曹公),“相公莫笑破天荒,王翦求赏事堪悲”(《左宗棠筹边奏请入京会试》),“水激云雾起,波平尘机息”(《茶意》)……由此可见作者古体诗创作的功力。
(《平易行吟》,赵叶惠 著,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