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理论周刊·学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2月2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守正创新 提升电视产品影响力

  赵腊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电视台出现受众流失现象,电视产品影响力逐步下降。面对舆论生态的新变化,电视台应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统筹好导向、内容、传播方式三个要素,在坚持正确导向前提下,创新内容建设和传播方式,发挥乘数效应,打造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的作品,着力提升电视产品影响力。

  选好节目题材,打造核心竞争力。节目是电视的主打产品,也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其质量直接影响收视率的高低。从实践来看,一档高质量的爆款节目,能直接提升电视台的品格和影响力。作为传统媒体,电视台应坚持守正创新,严格把控电视节目选题,做到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如何守正创新?一方面,上接“天线”,确保导向正确。导向是命门、是根本,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反之,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推进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重点工作等,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电视宣传的首要政治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策划实施好相关节目。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另一方面,下连“民心”,紧贴市场需求。节目有没有市场,主要看内容好不好。内容是灵魂,不管形式怎么变化,优质内容始终是最重要的竞争力。要主动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市场现状及其变化情况,并根据调查情况做好节目内容的甄选,力求推出一批有市场、有影响、受欢迎的节目,实现与市场同频共振。

  把握大势,推动融合创新发展。当前,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前所未有的变革。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台,应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加强与新媒体的互动,推动深度融合发展。一方面,巩固拓展主流媒体舆论阵地,增强舆论话语权和影响力。电视台作为党的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应当在巩固原有新闻舆论阵地基础上,拓展新的舆论阵地,抢占新闻舆论制高点;善于借助长期以来形成的引导力和影响力,树立新闻舆论传播的权威性,真正使电视台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努力整合传播渠道、创新新的传播形态。当前,新闻传播呈现多元性、交互性、丰富性等多重特征,传播平台和渠道更加丰富多样。传播方式是翅膀,拥抱信息技术新成果,插上数字化、智能化翅膀,才能让主流声音传得更远更广更深入。主动更新传统媒体思维,积极运用“互联网+”先进理念,加强电视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媒体传输通道的有机结合,创新传播渠道,借助微博、微信、直播、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增加受众面、增强体验感,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竞争力。

  以受众为发展的推动力量,注重互动。观众既是电视新闻传播的对象,也是电视媒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全媒体时代,海量信息涌现,传播方式多样,人人都是麦克风,电视台要想取得一席之地,必须准确把握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加强与观众间的互动。一方面,强化正面价值导向,在呼应观众的基础上积极引导观众。坚决守好新闻舆论意识形态阵地,既不能对舆情无动于衷,也不能为舆情所左右。特别是对于大众一时难以弄清事实真相的热点事件,电视台应及时进行澄清和引导,必要时进行适当干预,使其朝着社会和谐、人心稳定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主动听取观众心声,增强参与体验。应充分了解掌握观众的意见建议,在节目中通过设置互动连线等环节,让观众直接参与其中,全方位、深层次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增强观众的现场参与体验感。应主动贴近观众,从观众身上寻找创作源泉。通过听取民声、反映民情、汲取民智,不断增进电视节目的收视效果和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湖南卫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