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凝聚复兴伟力 奋进伟大征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2月2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枫华麓山 潮漾湘声
——“岳麓山”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进行时

    梅溪湖国际新城。

    位于世界计算·长沙智谷的中科曙光在高端计算、存储、安全等领域拥有深厚技术沉淀。

    文创冰激凌。

    沉浸式青春剧场《恰同学少年》剧照。

    世界计算长沙智谷。

    航拍麓山景区一角。    (本版图片均由湖南湘江新区宣传工作部提供)

  李 俊

  岳麓山,只是一座山?

  长沙城市客厅、湖湘文化高地、全国5A级景区……这方35平方公里的锦缎,描绘出了山水洲城的神韵,成为长沙的符号、湖南的符号。

  随着“岳麓山”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湘江新区紧扣“强省会”战略部署,主动融入“文旅名城”建设大局,深挖品牌内涵,加强品牌培育,精心打造了“人文麓山、生态麓景、科创麓谷、数字麓城”闪亮名片,以生态为底色、文化为灵魂、科创为动能、数字为活力,一个“服务全省、领先全国、享誉全球”的崭新“岳麓山”再展风姿、再启航程。

  三年行动第一年,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等四大实验室布局落子。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游客量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游客接待量近3000万人次,为去年同期214%。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区也由此获评中国5A级景区影响力榜单前十名。湘江新区(岳麓区)获评2023年度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百强区,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

  枫华麓山,潮漾湘声。岳麓山,当然不止于一座山。

  半部湖湘史的渊薮  人文胜地

  海拔不过300余米,却激荡了中国书院文化、辛亥革命文化、抗战文化、红色文化,且集风雅颂于一体、儒释道于一麓,其人文之丰沛与厚重,无愧于名山大麓。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这副楹联,是对岳麓山气度最风采的表达。岳麓山,是一方人文高地。

  沿朱张古道攀行,就走进了一场场风云际会。建于康熙年间的“自卑亭”,道出了一个民族的含蓄与大方。南大门门楣上“学正朱张一代文风光大麓;勋高黄蔡千秋浩气壮名山”的对联,激荡的是千余年前朱熹、张轼开创的会讲之风,镌刻的是百余年前黄兴、蔡锷为民主共和创立的不世功勋。岳麓书院与古麓山寺和云麓道宫不舍左右,造就了岳麓山文脉的长盛不衰……

  跨越千年历史,登顶岳麓,俯瞰“湘江北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座巨型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伫立橘子洲头。自此,橘子洲成为蜚声中外的“天下第一洲”。

  长沙有幸、湖南有幸、中国有幸。“一座岳麓山,半部近代史”。岳麓山涌现了以魏源等为代表的经世改革派;以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洋务运动领导者;以谭嗣同等为代表的维新变法志士,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让岳麓山成为中国历史的精神高地。

  如何不负岳麓,焕发岳麓山的精神气质?如何让山水洲城从“网红”变为“长红”?如何让年轻人能够热烈拥抱更为多元、创新、丰富的麓山文化?

  “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提高广大市民游客的获得感体验感。”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在橘子洲景区调研时的指示,为“不负岳麓”指明了工作方向。

  落实“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部署,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奋力开创新区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崭新局面。“岳麓山”品牌建设三年行动顺应而生,将传统、现代、未来链接在了一起。

  综合施策、融合发展,打通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现代文化脉络,让湖湘文化与现代文化深度融合、交相出彩。

  “红色”魅力得以彰显。深化岳麓书院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新民学会旧址 “建党先声”发出地等文化资源研究,挖掘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萧劲光故居等红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红色旅游、红色研学,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弘扬样板区。强化资源保护,对红色文化资源实施专项保护利用,推出支付宝线上古树名木保护项目,凝聚文旅资源保护的群众共识。

  “古色”韵味得以凸显。深入挖掘岳麓山、橘子洲等109处红色资源中的廉洁元素,重点打造岳麓书院、橘子洲头“廉”字碑刻、古塘湾支部等8个现场清廉教育课堂,打造“清廉岳麓共建体”品牌。评选推介“岳麓楷模”“湘江榜样”30人(组),涌现出省、市级好人模范261人,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时代楷模、感动中国人物等“国字号”先进典型39人,实现了全国道德建设先进个人荣誉“大满贯”,“岳麓山下 好人满城”名片熠熠生辉。

  “彩色”风姿得以尽显。开设“岳麓山大讲堂”,组建岳麓山品牌联盟,举办互联网岳麓峰会、岳麓山青年戏剧节、岳麓山红枫节、岳麓山52阅读会、橘洲微电影节、后湖草坪艺术季等节会,开展“岳麓山创意下午茶”“百万校友回岳麓”活动,打造岳麓印社、后湖艺术馆群、“岳小鹿”“甜小橘”等文艺文创IP,形成“岳麓山”文化品牌矩阵,“岳麓山”品牌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

  去赫曦台聆听历史,去爱晚亭感受风云,去江天暮雪眺望辽阔……在以文化为魂、旅游为翼,文旅交融的稳健发展道路上,“岳麓山”越发彰显自信与从容。

  美在四季的鸣奏  生态福地

  179科624属1032种植物、25目58科171种动物,和谐地在这片土地上栖息生长。晋朝罗汉松、唐代银杏、宋元香樟、明清枫栗,相顾地在这片土地上摇曳生姿。

  从古三湘擅胜景,看花四季点丹枫。这副楹联,应当是对岳麓山风度最准确的表达。岳麓山,更是一方生态福地。

  不负岳麓。如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如何落实各级领导强调的“要保护好岳麓山”的要求,使得“岳麓之胜,甲湖湘而光古今也”?

  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岳麓山品牌”建设三年行动以《岳麓山保护条例》为基本遵循,以“最严要求管控岳麓山及周边区域”为日常原则,着力擦亮生态底色。

  “要坚持以游客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景区规划布局、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以高品质的服务让更多‘头回客’成为‘回头客’。”副省长、长沙市长周海兵在岳麓山橘子洲景区检查督导时的强调,为“不负岳麓”明确了工作路径。

  集聚内核、拓展外延、汇成长廊,“泛岳麓山文化旅游生态圈”从蓝图走进了现实。

  服务能力大升级。深化风景名胜区提质提档,推进 “一江两岸”亮化提质工程,打造湘江西岸 “百里画廊”, 提质改造橘子洲景区毛泽东青年艺术广场、渔人码头滨水走廊。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创历史新高,获评中国5A级景区影响力榜单前十名,渔人码头获批2023年首批湖南省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

  文旅项目再发力。编制完成文旅产业链“一划两图七清单”,预计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60家,规上文化企业达160家。大王山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万兴科技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名单。湘江新区城市馆璀璨亮相,后湖建筑设计产业聚落项目麦垛空间、维特鲁威、镜像空间等刷屏“小红书”,湘江欢乐海洋公园萌动星城,“湘”当有味湖湘文化美食街区项目落户洋湖水街。“湘江西岸近郊亲山乐水民宿聚集区”入选湖南省乡村旅游精品民宿聚集区。

  消费场景多元化。湖南湘江新区宣传工作部、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精心筹划,新区文旅新媒体联盟强势集结,由长沙城发集团岳麓山文旅和天择传媒联手打造,“恰同学少年”实景演绎引爆全国。唐宋自然美学园、后湖设计创意园、岳麓农趣谷、月亮湾民宿走廊文旅新项目频频面世,岳麓山元素融入当下文旅发展,有效拓展岳麓山旅游外延。前三季度,新区实现旅游收入214.6亿元,同比增长50.81%;1-10月,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268.85亿元。

  合作共建,好戏连台。9月,岳麓山风景名胜管理局和吐鲁番签订友好景区合作协议,科学推进“四个平台共建”;11月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签约,推动景区合作交流;宣传工作部发出倡议,联手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印社等机构组建“岳麓山”品牌联盟……“岳麓山”文化品牌矩阵异彩纷呈,泛岳麓山文化旅游圈频频出圈、美美与共。

  一径春风香自远。9月25日,在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启动仪式上,麓山景区古枫香群落荣获100个最美古树群的称号。

  城与未来的同频  科创高地

  灼灼红枫,是岳麓山的一叶标签,以此得名的“红枫计划”,筑巢引凰,引才聚智,给湘江边、麓山下的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以下简称“大科城”)赋予了创新发展的底色。

  泉在山清,万里朝宗终到海;松经岁古,百年培养自凌云。这副楹联,无疑是对岳麓山力度最殷切的表达。

  创新,是大科城的关键词。当前,我省正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长沙正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诞生地、重大创新平台的重要集聚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承接地、一流创新人才的重要汇集地,这是大科城被赋予的使命。

  面对创新发展的命题,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岳麓区区长何朝晖指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管委会要进一步创新思维,坚持市场导向和问题导向,高站位做好整体规划布局,优化各类服务平台,探索基金赋能新模式,靶向发力解决企业发展“痛点”,构建政产学研金一体化创新生态,打响岳麓山科创品牌。

  让最美大学城更具核心竞争力,“科创麓谷”展现出了强大的生产力。领先科技城、高端人才城、一流创业城赋予了岳麓山不竭的动能。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加速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实验室)、湘江实验室、岳麓山实验室、芙蓉实验室等“四大实验室”之花盛开。围绕湘江西岸百里科创走廊,加快推进湘江科学城建设,预计投资超1000亿元。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创新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超级计算长沙中心获批全省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目前湘江新区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共计851家,其中国家级65家、省级796家。

  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推进。打造了“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高精导航、麒麟操作系统、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等一批世界级、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全年完成技术合同登记3802件,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39.4%,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65件,排名全省第一。“红枫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荣获长沙市“金融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科创服务生态持续优化。突出“投早”“投小”“投科技”,新设200亿元的产业母基金,中部唯一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落户新区。举办互联网岳麓峰会,打造 “智汇湘江、科创新区”路演品牌,举办路演活动450场,吸引3600 余家投资机构和1772个科创项目参与,做到了“天天有路演项目,日日有投资活动”。推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新增省级研究生联培基地35个。创新“人才绿卡”服务机制,举办“百万校友回岳麓”活动,人才净流量居全省第一。

  在大科城的带动下,校校之间也搞起了联合共建,校企之间畅通了产学研合作……一个聚焦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岳麓山科创生态圈”不断扩圈。

  “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这座山,见证了湖湘文化的源起和勃兴,也蓄积着经世致用思想的源头活水。“岳麓”的内涵扩展变化,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

  今天的岳麓山,以坚定的文化自主和历史自信,成就着湖南产业创新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路标和醒目品牌。静水深流,以创新为义,大科城创造着新时代湖湘文明的新篇章。

  面向未来的智慧场景  数字宝地

  每年如约而至的岳麓峰会,俨然已成中国数字化赋能的一扇窗口,演绎着中国互联网发展态势。长沙,也成为继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之后的“互联网产业第五城”。 

  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这副楹联,不愧是对岳麓山热度最凝练的表达。岳麓山,更是一方开风气之先的阵地。

  岳麓山因互联网岳麓峰会,已经成为一个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符号。十年,岳麓峰会在湘江之畔腾飞,从O2O、AR、移动生活、共享经济、人工智能到元宇宙、智能驾驶、科技金融……数字浪潮自湘江奔涌而来,在长沙、湖南湘江新区形成了以岳麓山下为数字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主阵地”的产业格局。

  “建设国家级产业集群,将湖南湘江新区打造成为数字经济新高地。”长沙市委副书记、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岳麓区委书记谭勇道出新区数字经济建设蓝图。

  展“数字麓城”之智,让数字赋能工程彰显区域活力。湘江新区全力推动数字化、智慧化、网络化建设,持续研发智慧城市管理系统,不断提高空间智慧化管理水平。

  推进智慧新区建设。湘江新区数据中枢正式上线,以智慧新区“数字底座”为基础,以“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智慧中枢”为关键抓手,接入城市规划、政务服务、招商金融、教育医疗等7大领域共47个应用场景,累计归集数据4600余万条。把数字经济作为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推进湖南湘江新区的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建设,上市移动互联网企业达15家。

  打造智慧景区样板。推进“岳麓山文化资源整理与数字化建设”项目,呈现引人入胜的 (爱晚)亭之幽、(岳麓书)院之深、 (麓山)寺之古、 (云麓)宫之清、 (麓山寺)碑之雅、(二南诗)刻之艺,改造传统文旅场景。

  树立智慧园区标杆。发挥新区在文化原力、IP引力、流量活力、数字算力的独特优势,建设全国首个数字创意科学园,构筑“一园五中心一基地”超级产业平台,构建以数字创意为核心的创作者经济特色产业集群。

  争当智慧校区典范。紧扣国家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树立“岳麓山”教育品牌,新增长沙市“未来学校”创建学校14所,设立区级“智慧校园”创建校19所、示范校13所。推评湖南省人工智能条件下教育社会实验单位9所。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获评湖南省首个“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基地”。

  蓝图绘就卷已开,江海乘风启新程。作为数字经济“主阵地”的湘江新区,以项目为王,正着力推动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湖南三安半导体产业园、光环新网基地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其数字经济总量已超2200亿元,占长沙市的53.6%;企业总量2万余家。在2023湖南省互联网企业50强企业名单中,新区企业占比达70%。

  大风起兮云飞扬。

  一座山的价值,不只有地理学上的内涵,还有生态学上的外延。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如今,随着“岳麓山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稳步推进,这足,迈开了新一轮的跨越,带动的,何止是八百里?

  万年之风的生态底蕴,千年之雅的文化密码,百年之颂的创新基因,岳麓山以它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正在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发展自信、路径自信。

  不负岳麓。岳麓山,必将是青春中国的一个鲜亮符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