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芬 王利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兴盛,离不开文艺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新时代文艺工作,深刻阐述了开展新时代文艺工作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深刻解答了社会主义文艺为谁立言、为谁创作、为谁服务的时代之问,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为新时代文艺工作繁荣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湖南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基因厚重。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赞誉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湖湘红色文化是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文化与湖湘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孕育而成的产物,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资源。文艺工作者应深入挖掘湖湘红色文化内涵,重温红色革命故事,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文艺创作,记录时代前进步伐,用优秀文艺作品汇聚人心、凝聚力量。
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为创作湖湘红色精品夯实信仰之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湖湘红色文化的发展史,既是在湖湘大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战斗史,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史。要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武装头脑,为创作湖湘红色文艺精品夯实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本质属性,通过湖湘红色文艺精品创作,让人民更加深切懂得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而更好把握湖南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担当、所做出的贡献,更好把握当前湖南所处历史方位、应负历史责任,进一步增强历史主动和历史自觉。
深挖湖湘红色富矿,为创作湖湘红色精品激扬力量之源
湖湘大地是一片拥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从这里踏上革命征程、挥洒满腔热血的共产党人挺身而出、前赴后继,成就了“湘省士风,云兴雷奋”“举世无出其右”的景象。他们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熔铸了湖湘红色文化永不凋零的精神底色。文艺工作者应深挖湖湘红色富矿所蕴含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与时代价值,从湖湘红色文化丰富的史志文献中提炼主题,从无数感人肺腑的湖湘红色故事中汲取灵感,生动展现湖湘革命先烈“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战略自信、“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历史主动、“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探索意识、“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创新勇气、“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实干品质,引导人们勇当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实践者、奋进者、搏击者。
探寻湖湘今昔巨变,为创作湖湘红色精品激发创新之力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是湖南大地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发展成果最显著、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历史时期。湖南实现了跻身全国经济十强的跃升,社会治理于“重民、安民、爱民”中致广大而尽精微,城乡并美、文明荡漾。当前,湖南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勠力前进。今年以来,湖南“三个高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创新能力跃升至全国第八,进出口总额挺进“千亿美元俱乐部”……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锤炼了湖湘红色文化,风风火火的改革事业赓续了湖湘红色文化,今天打造“三个高地”、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更需要传承、弘扬湖湘红色文化中的精神与勇气、闯劲与拼劲。文艺工作者应结合湖湘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勾勒好激励人心、催人奋发的湖湘巨变,引导人们坚定“四个自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毫不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地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作者分别系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本文为湖南省教学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规划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三进’路径研究”(XJK23BDY01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