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周刊·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0月12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资历框架制度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黄金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资历框架制度是公民教育学习成果与技术技能培训成果的共同参照系,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制度安排,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从“十三五”规划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我国一直在积极探索构建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的资历框架制度,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以法律形式对其进行了确认。当前,应进一步融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正规学习与非正规学习、成人教育与职业培训等多元教育与培训类型,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有机衔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等值互认,这对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根基意义重大。

  坚持中国特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构建中国特色资历框架制度必须紧扣基本国情、坚持问题导向,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为宗旨。

  立足基本国情。发达国家成熟的资历框架制度虽可资我国借鉴,但由于社会制度、教育体系、文化传统、职业认可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我国的资历框架构建不能简单地对其照搬照抄,应根据国内人才需求情况,选取科学、适宜的模式加以学习借鉴,并坚持与时俱进,根据人才培养的知识与技能变化及时调整优化。

  坚持问题导向。我国资历框架制度构建仍在探索阶段,国家资历框架尚未成型、地方资历框架推广不易、区域资历框架整合困难、构成要素和标准尚未统一、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衔接不畅,应以破解这些问题为导向,不断推动资历框架制度构建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资历框架制度的构建须不断适应科技进步,努力满足信息技术、工程装备、农业机械、生物医药等现代化建设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市场竞争力。

  明确实施机构,实现教育体系贯通

  构建中国特色资历框架制度须明确多元参与主体的各自责权,以有效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为根本。

  打破体系“壁垒”。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实施的是双轨制,造成了不同教育类型的隔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这就要求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与学习经历之间的认可、衔接与融通。

  创新实施主体。构建资历框架制度,需要强化省级政府的主体责任,成立跨部门的资历框架领导机构,授权省级开放大学为具体组织机构,以“学分银行”为基础制度,以开放大学系统为学分认证的体系基础,以各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社区学院、成人高校为覆盖网络,以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院校为主要教育载体,通过教育体系内部贯通,搭建资历框架的“筋骨”。

  突破行政界限,统筹推进书证融通

  构建中国特色资历框架制度须打破教育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传统界限,以构建并规范跨越部门、连通校企的书证融通制度为基础。

  将资格证书与产业深度绑定,提升证书实用性。当前,一些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应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变教育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充分发挥企业育人功能和评价作用,提升教育、培训、工作资历的产业认可度,从而增强职业资格证书的实用性。

  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实现学习成果的多元采认。“书证融通”中“书”代表职业教育学历证书、“证”代表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构建资历框架制度,须推进学校职业教育与教育培训之间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满足企业和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地方立法先行,稳步构建法律法规体系

  构建中国特色资历框架制度须推进地方立法,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保障。

  加快启动地方立法,积累地方立法经验。由于涉及技术技能与各地产业发展的适配性,资历框架具有一定地域特色。当前,我国仅有上海和广东的《职业教育条例》涉及资历框架,各地法制供给相对滞后。鉴于此,应加快启动地方立法,以省城和较大城市为重点推进相关地方性法规制定工作。

  以地方立法为基础,制定全国统一法律规范。制定涉及资历框架的全国性法律不可能一蹴而就,可分步推进:先在行政法规层级探索制定《国家资历框架条例》,并以此为基础初步构建全国范围内的国家资历框架;在国家资历框架运作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以及其他学习成果认证情况,推动制定覆盖资历框架内容的《终身教育法》。

  (作者系长沙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