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丹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我国二〇三五年的发展总体目标之一。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也是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的关键变量。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比,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建设农业强国,筑牢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一方面,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通过抓住耕地、种子这两个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的关键,积极降低、化解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储备、贸易等环节存在的风险,强化农业供给保障,端牢端稳中国饭碗。另一方面,深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应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大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与此同时,应立足各地实际丰富农业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宽农业发展空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健全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比较效益,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而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农业竞争力。
为建设和美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业现代化效益是多维度的、综合的,包括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是要充分发挥农业现代化的综合效益来推进农村现代化,实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其一,为建设和美乡村、实现乡村振兴奠定物质基础。紧紧扭住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这个关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不断增强农村集体经济活力,推动农业产业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其二,为建设和美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前,一些地方乡村振兴进展乏力,关键还是缺乏人才。应通过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土产业带头人等的培训,培养大批知农、爱农、强农人才,有效拓展农业功能、凸显农业价值、提升农业效益, 同时吸引越来越多城镇优秀人才投身农业、致力于乡村发展。其三,为建设和美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生态红利。绿色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设和美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推进农业现代化,须恪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原则,改变传统农业生产中生态价值让位于经济价值的不良局面,坚持以绿色为底色、以生态为底盘,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锚定了方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为中心任务。一方面,应坚持“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夯实农民农村致富的政策基础。比如不断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不让种粮大县在财政上吃亏。另一方面,在鼓励社会资本下乡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强调必须守住农民受益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应通过推广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生产和经营,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夯实农民农村致富的产业基础,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富裕。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为2023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编号:92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