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理论周刊·新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03月02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地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有机融合

  贺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就是思维要新,创新课堂教学;情怀要深,培养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的青年。思政教学要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这为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地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地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有机融合发展极具现实意义。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的磨砺淬炼中积淀下来的民族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情感、民族礼仪,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座丰富的资源宝库。高校特别是地方性高校,长期浸润在当地的文化中,必然也会受其影响,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可以说,地域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肥沃土壤、思想资源、源头活水,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过程,反过来又对地域文化进行了传播、传承,并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推动地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有机融合发展,既可以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又能够传承发展地域文化。

  融合,需在扬弃中继承。地域文化多元、丰富、绚丽,流传至今亦裹挟着部分“枯朽”和“糟粕”,需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传承。地方高校是地域文化传播的阵地,高校教师的主观选择、受教育大学生的认知差异,都会赋予地域文化不同的文化意义。高校教师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刻地认识、冷静客观地思考地域文化,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判断,选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深度契合点位进行重组和加工,使之与青年学生的需求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从而更好地将地域文化的精华传承下去。

  融合,需在挖掘典型中激发共鸣。不论是思政理论课或是其他专业课教师,都可通过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中的思政元素,整理、提炼并形成案例,将其有针对性地编入教材教案、走进课堂,丰富教学内容,让理论阐释更接地气。以娄底的地域文化为例,可供思政课运用的资源就非常丰富。比如,在红色资源方面,娄底是革命老区,是红军长征经过地和抗日战争时期两届湖南省委机关所在地,锡矿山是全省三大工人运动中心之一。从这里,走出了蔡和森、蔡畅、李聚奎、贺国中等革命先辈,留下了光甲堂、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锡矿山老采矿场遗址等红色遗存。可以通过深挖典型人物、红色遗址背后的故事,继而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

  融合,需在创新方式中强化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思政课要有面向新时代、适应新时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如,家书文化中蕴含着修身、齐家、报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中华民族道德精髓,一直备受社会各界推崇。娄底的地方高校可以选取曾国藩家书等文化资源制作成主题鲜明的短视频,运用贴近大学生喜好的叙事方式、剪辑技巧强化重点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课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类短视频平台布置与地域文化相关的话题讨论作业。面对屏幕,学生更加敢于自我表达,通过弹幕、留言等方式,与老师对话、与全国各地的同学对话,促进地域文化的交流、传播。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利用短视频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对播放量、点赞量、转发量等数据进行分析,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安排。

  融合,需在实践中观照现实。善用“大思政课”,将学习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有机结合,是增强思政课现实关怀和社会实践性的有效途径,也是将地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的必要之举。滩头年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可组织师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对滩头年画生存现状进行考察,针对滩头年画保护与传承的历史和现状,提出开发利用滩头年画文化资源的合理建议,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有效激活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丰富发展乡村文化业态。

  (作者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