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当前,我国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四新经济”不断涌现,需要大量具有良好思想品质、较强学习能力、过硬技术技能、主动创新精神和自主创业能力的现代化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是培养现代化技能型人才的主要载体,应进一步做实做优做强创新创业教育。
祝磊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把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列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之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1年7月印发的《“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强调,要以培养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先导,带动技能人才队伍梯次发展。当前,我国传统产业正加快转型升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简称“四新经济”)不断涌现,需要大量具有良好思想品质、较强学习能力、过硬技术技能、主动创新精神和自主创业能力的现代化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是培养现代化技能型人才的主要载体,应进一步做实做优做强创新创业教育——这既需要高职院校积极变革人才培养理念,也需要政府和行业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外部支撑。
强化统筹引领,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地方产业
应充分发挥宏观统筹和引领功能,着力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支持保障与服务体系。
健全扶持政策。基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意见》,建议我省进一步健全扶持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一是大力实施高职院校“双创”校外导师专项人才计划,探索实施驻校企业家制度;二是探索建立政府股权基金投向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容错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私募创业投资基金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鼓励辖区私募基金积极投向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三是落实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并由各级财政按照规定给予贴息支持。
搭建服务平台。“十四五”期间,我省重点支持建设30所高水平高职学校、150个高水平高职专业群,急需推进与之相适应的服务平台建设。一是搭建特色化、专业化、功能化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由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业载体应免费提供不少于30%的场地给创新创业的大学生使用。二是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智库。建议以长沙市为试点,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帮助解决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三是建设融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服务链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鼓励和吸纳各类高职院校优秀学生到基地进行创新创业活动,通过精心培优、精准帮扶、典型引领,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
营造浓厚氛围。全球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依靠创新创业实现了人均GDP从5000美元到1万美元以上的经济跨越。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一是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对符合条件的创业未成功大学生及时发放失业保险金,并按规定提供就业服务、就业援助和社会救助。二是做好创业扶持政策、产业激励政策、行业需求趋势等的发布和解读工作。三是定期开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评选和表彰活动,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推进产教融合,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生产经营
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体现着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创新的主体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企业应主动投身产教融合,及时将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科技进步动态、岗位素质要求、产业发展趋势等传导、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过程、创新创业实践。
强化机制建设。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解决我省高职教育发展创新能力不足的必要之举,应强化相关机制建设。一是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比如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秉持的“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教学与实践无缝对接”的“双元制”理念;借鉴新加坡职业教育的“教学工厂”模式,将企业环境及工厂真实项目引入职业院校,大大缩短毕业生出校门进企业的角色转换期。二是构建产教融合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地方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和激励机制,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三是形成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由政府宏观调控或协调,高职院校以产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
实现互利共赢。“校热企冷”依然是我省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鉴于此,应突出校企合作“互利共赢”导向。一是切实发挥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三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有机衔接;二是促进更多职业院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实现产业发展与专业人才培养无缝对接;三是鼓励地方产业园区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学科交叉、科研协同创新基地,积极服务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
开展深度合作。产教融合对于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应积极开展深度合作。一是健全多元办学格局,探索建设目标结合、过程结合、管理结合、利益结合的办学共同体,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二是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培训,支持企校开展数字技能、绿色技能等领域人才联合培养;三是探索适应产业特色化发展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比如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南华数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中车在这方面已开展多方有益合作。
深化改革探索,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
高职院校应主动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以“三域耦合”化解供需矛盾。高职院校须强化校内—校际—校地“三域耦合”,推动校内外资源向创新创业教育集聚。一是立足学校实际,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立领导小组,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总体规划和统筹;独立设置创新创业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实施、创新创业课题研究与实践、创新创业大赛活动等。二是依托湖南职教集团,实施校校合作。我省现有67个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各集团应健全章程、加强协同,聚力提升现代化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利用区域优势,加强多元合作。高职院校应主动对接所在区域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通过融合育人化解现代化技能型人才供需矛盾。
以“五阶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着眼于专业发展、社会需要、学生特长等维度,确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五个进阶目标:宽基础、精专业、强实践、善创新、能创业,并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评价改革。一是改革通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基础性课程,包括“职业素养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等必修课,“创业创新执行力”“创业创新领导力”“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等选修课。二是优化专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校本教材编写工作,开发“专创融合”校本课程,建设一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教材。三是强化实践教育。面向有兴趣的学生开设研究性课程,面向有特长的学生开设创新创业特色项目课程,面向有创业意愿和一定基础的学生开设创业孵化课程。
以“五级推进”有序开展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应努力构建以“基础普及—专业培训—体验实践—精英强化—成果孵化”为主线的人才培养路径。一是探索师资混编化。组织校内各学科(专业)教师、校际互聘教师、企业工程师、社会专业人员担任“双创”课程教师、专业实践教师和“双创”导师,构建创新创业师资。二是实现教学项目化。开发从创新训练项目到“专创融合”项目、从简单项目到复杂项目、从虚拟项目到实战项目的创新创业教学项目,推进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改革。三是打造孵化运行平台。以株洲职业教育大学城为试点,构建“创客空间—众创空间—产业园”相贯通的孵育体系,形成专业类“小创客”、校地产业类“大孵化”齐头并进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新格局。
(作者系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长沙市社科联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