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湘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2年09月30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庆随想

  李慕尚

  国庆节到了,突然想起了读中学时语文课本中的《最后一课》。这篇文章是法国作家阿尔丰斯·都德写的,讲述的是在普法战争中被强行割让的一所乡村小学,在上着告别自己母语的最后一堂课,通过一个孩子的眼光来展现整个沦陷区的屈辱和对自己故国故土的深切的思念。国家,这个概念,在这个时候显得尤为可贵和高大。

  国家,是由领土、人民、政府三个要素组成的,国家也是政治地理学名词。从广义的角度说,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领土、政府、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看,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

  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文明,但作为国家,应该得从夏朝算起。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何尊铭文上有“唯武王既克大邑商,既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自兹乂民”,这里“或”字即西周金文中的“國”字,意思是说:武王灭商后祭告于天说:我将在此地建都城,在这里治理民众。这里的“中国”实为国都、首都的意思。

  “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中国”的含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扩张,“中国”成了列国全境的称号。秦汉以来,又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都称为“中国”,“中国”一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

  国家,表面上看来,距离我们老百姓很远,但其实又跟我们每一个人都休戚相关,国家强大了,我们老百姓每一个人的人权和安全才能有保障。

  现在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如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之前有伊拉克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国家不保,老百姓会怎么样呢?美国的导弹把老百姓的民房炸了,死伤无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都没有保障,而美国人只说了一句,按错了按钮,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国家弱小,就会备受欺凌,从古至今都适用。所以爱国主义特别重要,因为爱国就是爱自己的家。

  唐代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写道: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慷慨豪迈,吟咏了壮士为了保家卫国舍生忘死的豪迈情怀!

  宋代文天祥的《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的爱国之心在这首诗中展露无遗。或许有人觉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加视死如归,大气磅礴,但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流露出的坚定爱国之情却更让人动容!

  清徐锡麟的七言绝句《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诗人。在这首诗里,他运用了很多反映古代将士英勇征战、为国捐躯的典故,以抒发其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表达了愿为推翻帝制,振兴中华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现代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感情强烈而内在,基调深沉而忧郁。作者写这首诗时,正值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疯狂地肆虐在中国大地上。作者抱着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以及对日本侵略者的满腔仇恨,写下了这首《我爱这土地》,感人至深。

  几千年来,在中国这片热土上,涌现了无数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前赴后继的志士仁人,他们是真正的爱国者,是民族的英雄。能够献身祖国的事业,为实现理想而斗争,这是再光荣不过的事情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