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低
人们对梅素有深情,古典诗词间,咏梅抒怀的佳作俯拾皆是。南朝诗人陆凯的《赠范晔诗》中有“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以梅寄情,意蕴深远。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以梅自喻,表达了不慕名利、坚守高洁之志的情怀。
人们爱梅,亦将其融入歌谣,传唱四方。如民间流传的《梅花谣》:“雪花飘飘梅花开,寒风凛冽独自来。不畏严寒斗霜雪,只为人间报春来。”简洁明快的旋律,传递了梅花坚韧不屈的精神。
咏之不足,则绘之。宋代扬无咎的《四梅图》,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从含苞待放到盛开再到凋零的全过程,意境深远,技法高超。元代王冕的《墨梅图》,则以墨色深浅变化,勾勒出梅枝的苍劲与花朵的清雅,展现了画家超凡脱俗的艺术追求。
在民间工艺中,梅花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青花瓷上的梅花图案,还是剪纸艺术中的《梅花闹春》,都展现了匠人们对梅花的热爱与精湛的技艺。梅花还常被绣于丝绸之上,成为服饰或家居装饰的亮点,既美观又富有文化内涵。
中国的梅文化中,与梅相关的习俗丰富多彩,尤其是春节前后,赏梅、咏梅、画梅、插梅成为风尚,寓意着迎接新春、祈福纳祥。而“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哲理,更是激励着无数人在逆境中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梅的别称多样,因其在寒冬绽放,故又称“寒梅”“冬友”;以其凌霜斗雪之姿,被誉为“雪梅”“冰魂”;又因梅花多为五瓣,象征着五福临门,故又有“福梅”之称。这些别称,无不蕴含着人们对梅花美好品质的向往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