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佳 张建平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近年来,醴陵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始终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以公安交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七论”为统领,紧扣“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题,积极探索公安交管工作“五大理念”,不断创新交通管理模式,打开了公安交警赢得群众满意的“动力阀”,书写出了新时代公安交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优质“答卷”。
2023年,全市亡人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3.1%、15.9%;2024年全市亡人道路交通事故同比分别下降29.55%、30.34%,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
人车各行其道、“一盔一带”走进街头巷尾、“千灯万带”扮靓农村道路、“两站两员”全面开花、斑马线上文明礼让……一幅幅路畅人安的和谐画卷在瓷城大地次第展开。
高位推动,全域联动
汇聚共治“大合力”
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事关生命安全、事关发展大局、事关社会稳定、事关民生福祉,是重大政治任务、民生工作、德政工程。
醴陵市委书记王利波,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新华召开全市交通顽瘴痼疾整治现场会,带动各级书记齐抓共管,形成了“三级书记”带头抓的工作格局。
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罗飞虎多次带队到事故多发路段进行精准复盘,组织相关部门对近三年亡人交通事故逐一进行复盘,分析原因,找准症结,现场交办,限期整改。
有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醴陵构建了“路警联合、镇村联防、部门联控、区域联动、科技联网”五联工作机制,实现了单一部门治理向多部门联合执法的转变,全市道路交通安全“一盘棋”,形成了协同共治、合成作战的良好格局——
市公安交警大队借力顽瘴痼疾整治,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把道路交通安全纳入镇街、职能部门“底线工作”,强化了整治办、道安办工作权威。
以事故复盘为基础,联动乡镇、交通运输、教育、城管等部门,针对农村实际,创新实施“十大行动”,为农村因地制宜开展道安工作探索出新路径。
推行交通事故属地“第一责任制”,镇街书记、镇长必须有一人到现场处置亡人事故。实施警医联动,以医疗救援为依托,筑牢事故现场处置、维稳“第一关”。
联合工信、财政、交通、应急部门,率先开发“企业通勤车交通安全监管平台”,实现了新行业、新业态从“无人管理”到“有效监管”的转变。
率先在株洲地区实施“派出所管交通”警务改革,11家农村派出所参与基层交通管理,为农村交通安全注入了新的活力。统筹各方力量参与,动员和鼓励全市企业、个人捐赠头盔1万余顶、路灯200余盏。
全域动员、全程发力、全力以赴,醴陵画出共治道路交通管理的最大“同心圆”,为纵深推进交通问题顽瘴痼疾系统整治,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凝聚起澎湃动能。
问题导向,破题前行
守护农村“平安路”
醴陵市地处湘东,国省道G106线、G320线、S329线纵横交错。全市道路通车里程5540.823公里,其中农村公路占5169.782公里。道路交通情况复杂,交通压力较大。
近年来,醴陵积极探索农村派出所履行部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责警务机制改革,通过对内挖潜、资源共享,在农村派出所设立交警中队并赋予交通管理职能,形成了“交警主导、派出所参战、社会支撑”的农村派出所管交通模式。
2018年9月,醴陵农村派出所管交通改革试点启动;2021年4月起,农村派出所管交通模式在醴陵全市农村派出所全面铺开。
为确保工作衔接到位,醴陵交管部门提前组织农村派出所进行交通管理业务培训。使派出所民警人人都掌握交通管理业务,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减少派出所专职交通民警任务繁重、人员不足的问题。
与此同时,醴陵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报请株洲市交警支队支持,解决了派出所民警事故处理、机动车查验、驾驶员考试等专业资质。同时,还为各个农村派出所增设监控,更好做到实时监控,快速出警。
“现在最快一起警情自接收起至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一小时内就能办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醴陵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阎恕鹃介绍,“所队合一”警务模式,通过充分发挥农村派出所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统筹抓好治安、交通等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打破了以往“单兵作战、各管一摊”的常规用警方式,实现了“一警多能、一警多用”,打通了农村交管工作“最后一公里”,取得了“1+1﹥2”的效果,有效改善了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警力不足、管理滞后和事故频发等问题,为乡村道路系上一条高效的“安全带”。
数据显示,醴陵市全面铺开农村派出所参与交通管理试点以来,11个农村派出所共接处道路交通事故警情3588起,查纠交通违法行为2260起,农村地区交通事故亡人数同比下降34.33%,全市连续24个月未发生较大以上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示范带动,因地制宜
织密安全“防护网”
“最怕晚上经过这一段路发生侧翻,现在护栏装好了,路灯也更新了,真的安全感满满。”这是醴陵茶山镇村民和过往车主对省道S329的一致夸赞。
在茶山镇,S329一面临山、一面临河,不少点位属于临水临崖路段。过去安全设施不完善,照明设施老化破损、间隔距离长,大家出行都得小心翼翼。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茶山镇下大力气开展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从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着手发力,率先推出“利剑行动”“敲门行动”“穿衣戴帽行动”“萤光行动”“亮化行动”“雪亮行动”“消盲行动”“护苗行动”“哨兵行动”“拓宽行动”十大交通整治行动,全力营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切实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
如今,S329沿线加装了路灯,穿镇而过的三条主干道全部实现了双向路灯,临水临崖路段都加装了护栏、建立了哨兵预警系统、沿线树木都有粘贴反光条,交通事故发生率持续降低。
伴随“十大行动”的持续深入开展,茶山镇从过去有名的事故镇,一跃成为全省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典型,并在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形成了醴陵市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的“茶山经验”。
以“茶山经验”为示范,醴陵在全市各镇街全面推广,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各镇街各具特色的“十大行动”经验。
以浦口镇为例,2024年,该镇以开展“戴帽行动”“雪亮行动”“消盲行动”“拓宽行动”等专项治理行动为契机,积极推进道路隐患治理,聘请专业人员对106国道浦口段沿线遮挡路灯光的树枝进行全面裁剪,清理遮挡视线的树木600余棵,主要道路沿线贴反光条 800余个,安装路灯70盏、设置高功率路灯2盏、广角镜一处,维修路灯103盏。
不仅如此,浦口镇还持续开展“五进”交通安全宣传,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活动。
并重点对国省道、县乡公路沿线住户和60岁以上等重点特殊人群采取“党建+网格”“村民夜话”“屋场会”“村村响”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同时,深入开展“小手牵大手”等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推进“一盔一带”安全守护常态化,进一步提高师生及家长的安全意识。
爱民之事皆溪流,溪流可成江河;平凡日夜皆细碎,琐碎铸成豪迈。
“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不是一阵风,要常态化开展,要久久为功,守护人民群众出行安全。”阎恕鹃如是说。
下阶段,醴陵公安交警大队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一失万无”的底线思维,持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大力推进交通治理现代化、交管服务便利化、队伍管理正规化,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贡献醴陵交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