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如兰 通讯员 邝杨 陈志超
2024年7月,共产党员、岳阳县毛田镇应急办原主任李东持续坚守抗洪救灾一线,在转移群众途中遭遇山洪。
危急时刻,他奋力帮助同车2名年轻同事脱险,自己错过逃生时机,英勇牺牲,年仅30岁,被追授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获评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近日,李东获得湖南省“新时代新雷锋”荣誉称号。
谁先、谁后,生死考验下的坚定抉择
2024年夏天,湖南局地降雨量突破历史最高值。6月下旬,岳阳县境内持续暴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毛田镇是全县最偏远的乡镇,镇村干部组成防汛工作小组,一日三巡,丝毫不敢松懈。
7月1日,是李东坚守防汛一线的第14天。当天中午起,毛田镇降雨量猛增,仅19时至24时平均降雨量达114.5毫米。
当晚,李东与镇下派孟城村党总支书记续铄文、镇交通专干侯云凡一道,到村组巡查山塘水坝和群众转移情况。
天色晦暗,暴雨如注。续铄文驾驶自己的私家车,李东坐副驾驶位,侯云凡坐后座,三人一车冒雨前行。
短时内陡增的降雨量,让河港水位暴涨,淹没了村道。行至杨家片横屋组至樟树组方向约150米处,车子被冲入条洞水库下游的河港。
湍急的河水冲击车身,车辆失去控制,摇晃下沉。
“不要慌,保持冷静!”危急时刻,李东提醒大家。
转瞬间,车辆被冲至一转弯处,速度明显慢下来。“车载显示屏还是亮的,说明有电,赶紧把车窗打开爬出去!”按照李东的指挥,续铄文用颤抖的手摁开前排两侧的车窗,迅速向外爬。
生死关头,人的本能是逃生,但李东想的是“先救别人”。
副驾驶位的李东探过身子,用力推、用肩顶续铄文,帮他尽快从车窗爬出、抓住岸边茅草爬上岸。
随后李东迅速爬出窗外,却猛然发现后排车窗未能打开,侯云凡还在车内。
李东大声喊道:“到前排来,从窗口爬出来!”待侯云凡爬到前排,李东快速伸手将他拽出车窗。
“你先爬上车顶,快!”车辆不断下沉,李东一手攀住车框,一手推举侯云凡爬上车顶,侯云凡鼓足勇气跳向岸边。
此时,李东却失去最佳逃生时机,和车辆一同被洪流卷走。
县、镇、村Ⅲ级应急响应机制紧急启动!200多人全力搜救。7月3日15时45分,李东在下游3公里处被找到,不幸遇难。
群众、亲人,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让李东再看一眼他曾经工作的地方。”按李东父母的心愿,李东的灵车在毛田镇政府稍作停留。500多名老百姓从四面八方自发赶来,希望能送李东最后一程。
把群众当亲人的人,群众也把他放在心上。
孟城村村委会主任罗文华说,村里很多人都说,这个伢子比自家孩子都好。
2024年,是李东考上岳阳县乡镇公务员的第四年。
毛田镇政府办公楼106房间,李东曾经的办公桌上,堆放着表格材料、计算器、订书机、蓝芩颗粒和矿泉水瓶;电脑页面上,是没来得及做完的毛田镇受灾人员紧急转移安置人口一览表和因灾倒塌损坏住房户台账。
在毛田镇政府,李东先后任党建专干、组织干事、劳动站站长、应急办主任。大家都说,“如果一项工作李东做不好,那在镇里就没人能做得好”“他的业务能力和作风有口皆碑”。
担任镇劳动站站长时,李东始终坚持服务送上门,让群众少跑路。他对联村的低保户逐户上门,为残疾人拍摄照片,用通俗易懂的话耐心为村民解释医保征缴的好处。
一次,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到镇便民中心办业务。家人急着外出办事,将老人送到之后就匆匆离开。不料,办理养老保险还需到几百米外的银行“扫脸”复核。老人犯了难。李东看到之后,主动说:“来,您趴我背上,我背您去!”业务办好后,他又将老人背回便民中心。
当时正值酷暑,离开时,李东后背衣服已被汗水浸透。
黄道村村民廖良华家是李东跑得最多的一户。廖良华告诉记者,自家两个孩子到了学龄却没落户。作为联村干部,李东多次上门,又前往医院、派出所等对接,前后跑了数十趟,让两个孩子顺利落户。
在毛田镇工作4年,李东连续3年绩效考核被评为优秀,连续3年获岳阳县政府嘉奖,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乐观、上进,基层青年干部的自强底色
在同事和朋友眼中,李东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小太阳”、最亲近的“知心大哥”。
他总是面带微笑,热情对待每一个人。李东将宿舍改装为同事们的“休息室”与“茶话室”,还自备一张额外的床和“懒人椅”,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闲谈和放松的温馨场所。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阳光的李东,经受过家庭变故的打击。
多年前,他的父亲遭遇车祸,导致半身瘫痪、听力受损、大小便失禁,落下终身残疾。身体不好的母亲为照顾丈夫,供李东读书,靠做家政、打零工维持生计,多年来积劳成疾。
尽管生活压力大,李东从未向同事透露家庭困境。他总是把“不着急”“放宽心”“看开点”挂在嘴边,用乐观自信的口头禅感染着身边人。
2024年“七一”前夕,毛田镇党委想把慰问困难党员的名额给李东,被他坚决谢绝:“我不是最困难的,肯定还有同志比我更需要。”
李东利用业余时间备考,顺利通过国家法律从业资格考试后,经常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他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殉职前一周,李东向最要好的同事透露自己想买车。同事建议买轿车,他却说必须买SUV,因为底盘高、空间大,适合下村走访时捎带肩扛手提物品的老百姓,回家后也放得下父亲的轮椅。
笑对挫折、为人解忧,公而忘私、舍己为人,是李东一生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