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俊 曾玉玺 姚盺玥 通讯员 陈峰 邹国栋
【改革主题】
合村并居后村级规模扩大,加上乡村振兴各类政策、资源、项目等倾斜,仅靠村支两委难以精细管理到位。娄底市娄星区大胆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乡村屋场“血缘相亲、地缘相近、业缘相融”优势,将全区144个村细分为1042个屋场,成立屋场党小组、屋场理事会、屋场合作社,探索“三屋同治”乡村基层治理模式。以屋场为基本单元,通过构建“党小组牵头引领、理事会商议治理、合作社发展产业”立体化治理格局,填补基层治理“缝隙”,有效释放乡村发展活力。“三屋同治”改革模式入选全国第五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改革故事】
娄星区杉山镇花溪村旷家屋场,秀美的高灯河穿村而过,滋润着良田沃土。
“这103亩耕地,去年由屋场合作社统一流转、统一用农药化肥、统一种植,260名屋场居民当‘股东’。”旷家屋场党小组组长旷登清介绍,加上合作社工资和分红、河滩露营基地收入、土特产销售等,户均年增收超过3000元。
旷家屋场依托屋场合作社实现村民增收,关键在于以屋场为单元,细化治理空间、凝聚村民合力、盘活乡村资产,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以屋场为单元,有效联结群众、能人与基层党员
9月12日傍晚,村民聚在旷家屋场小游园,拉家常、跳舞唱歌、休闲健身,其乐融融。
两年前,这里还是村里的“问题户”——社情复杂、邻里矛盾多。
改变,发生在“三屋同治”模式推行之后。
当时,娄星区计划实施一批“和美屋场”项目,旷家屋场积极争取。按政策,“和美屋场”建设采取政府奖补一部分、村民筹资筹工一部分。旷登清介绍,这种惠及大家的好事,由于部分村民观望或有小心思,很难推进,开了3次屋场会才落地。
第一次屋场会,仅半个小时,就因各家受益多少等问题不欢而散。
为扭转观念,旷登清和屋场理事会理事长李明亮带着村民代表到周边村考察。
第二次屋场会,两人牵头拿出详细设计方案,仍有20%的屋场群众不赞成。
旷登清主动示范,将脏乱的地块改造成“小菜园”。看到实际效果,大家观念也随之转变。
第三次屋场会,建设“和美屋场”获一致通过。
“3次屋场会统一了思想,大家出钱出力,遇到矛盾分歧也多能达成共识。”李明亮说,屋场共筹资15万元,筹工200余个。
目前,全区已分批打造329个示范和美屋场。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文志斌介绍,对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屋场,优先支持创建,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
全区9000余名农村党员全部纳入屋场党小组,党员在屋场、在家门口、在群众身边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屋场理事会由群众民主推选,群众认可度高。
石井镇泽溪村原属煤矿沉陷区,历史遗留问题多。泽溪村将全村划分为7个屋场,分类治理。泽溪村石林屋场党员罗俊和村里“辈分高、说话办事公允”的老党员,挨家挨户发动。村民筹资38万元、筹工226个,完成绿化改造3000余平方米、打造小菜园1.2万平方米。
屋场治理,大小事都能在屋场解决。屋场会比起村民大会好召集,比村民小组更容易统一思想、减少攀比,能更高效地联结群众、能人与基层党员。
从调解矛盾纠纷到共建文明新风,填补基层治理“缝隙”
万宝镇槐柳村南北屋场,成了村民的“议事广场”,村里不少事务都在集体讨论中推进。
实施农村改厕,年逾八旬的村民彭友文成了“钉子户”。他认为经过污水处理的“农家肥”没了肥力,村干部多次解释都没效果。
不久前,彭友文在“议事广场”与几位村民聊家常,不经意间聊到厕所改造。彭友文立时成了焦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讲述卫生厕所好,聊天最后成了“批斗大会”。彭友文面子挂不住,现场给村干部打电话:“我要建卫生厕所!”
“屋场变美了,大家精气神也上来了。邻里少了相互攀比,风气大有改观。”村党总支书记李而立说,屋场会不仅是“调解会”,也是“宣讲会”,更是“诸葛亮会”。
群众事群众议、屋场事屋场办。娄星区将“三屋同治”与积分制、清单制、接诉即办、村民说事等务实管用办法有机衔接。屋场公约由群众自己定、自觉执行,屋场成了“自治、法治、德治紧密融合”的治理新平台。
记者打开石林屋场的“积分制”细则看到,参加屋场会、义务筹工、遵守村规民约等都有加分;不履行义务、违规置办酒宴、破坏环境卫生等都会扣分。“考核结果每月公示,每家都会相互比较,就像‘月考’一样。”泽溪村石林屋场党员罗俊介绍。
“船小好掉头,屋场是比村民小组更小的治理单元,有血脉亲情为纽带,管理上更灵活,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更容易动员实施。”在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莉看来,“三屋同治”模式,能更有效填补基层治理“缝隙”,实现全覆盖管理。
依托屋场党小组、屋场理事会强化治理效能,屋场合作社则通过整合资源,激发村民参与热情。石林屋场合作社通过种植七彩花生、发展劳动实践基地等,充实集体经济。罗俊说:“村民积分多少,关系到分红和面子,大家肯参与、能获益。”
屋场兴业,破解“守着资源晒太阳”难题
初秋,位于万宝镇石塘村中街屋场的娄底市丰年农业有限公司葡萄基地,翠绿的“阳光玫瑰”挂满枝头。
去年,该公司与屋场合作社签约,一次性流转20亩土地。公司负责人黄和平告诉记者,以前流转土地,都是村干部带着挨家挨户做工作;现在直接与屋场合作社谈,一站式流转。
娄星区立足单个屋场资源禀赋一致、经营规模适度、村民凝聚力强等特点,引导屋场合作社探索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盘活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组建屋场合作社113家,流转土地7.6万亩。
“将土地等资源集中流转到屋场合作社,有利于解决整村整片土地整合流转中易出现的矛盾复杂、利益诉求多元等问题。”娄星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严广亭介绍。
在此基础上,娄星区创新“村集体经济组织+屋场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合作模式,引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直接与村集体对接,统一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屋场合作社获得稳定分红,村民获得土地流转保底收入、合作社分红和务工收入,实现多赢。企业流转土地不再挨家挨户上门“说好话”;暂无投资的土地由屋场合作社经营,解决集体资源“晒太阳”问题。
姚桥村山枣屋场,200余块丘田梯次分布,面积大的不到1亩,小的不足1分。通过成立屋场合作社,将分散田块集中起来,平整为100亩大田,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槐柳村民兵屋场将80余亩水田旱土全部流转到屋场合作社,统一种植双季稻,碎片化的土地活了起来。
娄星区委书记李彦文说,从美丽屋场建设,到乡村治理提效、乡风文明提质,再到以屋场为单元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三屋同治”是一篇环环相扣的大文章。持续完善推动屋场治理与基层党建、村民自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全区乡村从“干干净净”向“和和美美”转变。
【改革评说】
推动基层精细化治理的好法子
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教授 朱雄君
屋场,是湖南等南方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主要场域,是联系服务群众的前沿。娄星区探索以屋场为基本单元的“三屋同治”乡村基层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以屋场为基础,构建顺应当地民风民俗、符合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的治理单元,实现对传统治理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落地、特色化落实。
娄星区加强屋场党小组、屋场理事会和屋场合作社建设,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参与基层治理和发展的积极性大幅提高,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基层治理的“干部干、群众看”难题。通过“三屋同治”,一些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一些闲置和碎片化的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基层活力有效释放。
“三屋同治”乡村基层治理模式,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探索,值得肯定与推广。应不断探索构建更多科学有效又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