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诗雨 通讯员 郭思宇 邬倩 张译文
大学开学在即,唐莉莉既开心又苦恼:开心的是她被湖南大学录取了,苦恼则是被调剂到了被网友定义为“天坑”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唐莉莉告诉记者:“我在考虑大二时转专业。”
近日,不少大学生在网上“晒”出了自己被调剂到诸如土木工程、“生化环材”等被网友定义为“天坑”的专业,纷纷表示“进退两难”。这些专业真的是“天坑”吗?被录取到这些专业真的没前途吗?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入学即转专业,毕业即转行?
凌晨5时,迎着一缕微光,李杰迅速穿上工地服,戴上安全帽后,开始了一天的“打灰”工作。
2020年,在武汉理工大学读土木工程专业的李杰,由于专业实习要求,第一次接触到了工地的工作现状。“白天在工地暴晒,晚上回样板房赶报告,实习完脸和脖子都有了明显的色差。”为了不过这样的“苦日子”,他努力攻读,考上中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本以为读研后,可以选择去做管理层而非当施工员,谁知道结果还是避免不了风吹日晒。”最终,李杰走向了考公务员。
除了土木工程,金融专业也是近年来被冠以“天坑”之名的专业之一。几年前,“搞金融=高收入”的说法可谓深入人心。今年,湘潭理工学院金融学专业大三学生于盛宝选择休学一年,去某半导体公司的销售岗位实习。
“金融行业人才需求减少,学历贬值严重,半导体行业前景好、工资高,我所学的金融知识也对销售工作有帮助,希望能通过一年的实习,提高个人竞争力。”于盛宝说。
李杰和于盛宝这样的行为在网上通常被称为“爬坑”。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记者了解到,2022年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共98人转出,无1人转入;长沙理工大学2023年土木工程学院转出125人;湘潭大学2024年土木工程学院共转出63人,其中土木工程专业51人。
“天坑”专业“坑”在哪
“天坑”专业何以为“坑”?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叶波认为,与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受社会需求变化影响大,会出现一段时间过热、另一段时间过冷的周期性钟摆,在冷的周期内就会成为“天坑”。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有近600所本科院校设立了土木工程专业。业内人士指出,这其实已经远超市场需求。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土木工程专业就成为了“天坑”。
而除了环境严峻、就业困难等客观原因,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坑”内学生认为专业“坑”,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主观造成的,即现实与想象落差大。不少学生以为读了某个热门的专业就能前途坦荡,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有意思的是,记者在网络上发现,除了土木工程,还有很多专业也在被“劝退”:学计算机?有人说压力大、会秃头,还有35岁中年危机;学会计?有人说考证多、薪资低、可替代性强;学医呢?课业繁重,学习辛苦……知乎上有一个话题是“下一个天坑专业会是哪个”,回答里几乎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能说出本专业的弊端;微博上,“千万别报的专业”话题评论区下甚至有一条神回复:“总结一下:千万不要考大学”。
把专业学精做精才是根本
其实,如果将格局打开,会发现很多所谓的“天坑”专业并不“坑”:
土木工程从人类诞生起就存在,除了房地产行业,还有很多应用场景——公路、桥梁、隧道,甚至未来如果要移民外星,相关的建造工作都要以传统土木工程为基础;
“生化环材”专业作为国家战略性需求,相关产业是绝不会被放弃甚至是要大力发展的,且我国科研成果、专利转化正加速推进,“生化环材”类科研成果、专利的转让费常常高得惊人;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医学更不用说,生老病死是人的必经之路,这一专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从就业率看,“天坑”专业下降得也不是最多的。记者从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了解到,近年来,近50%的毕业生依然就职于中交、中建、中国中铁等大型国企、央企。
与此同时,一些“天坑”专业也在努力转型、升级,进行“自救”。例如,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吉首大学新增的智能建造本科专业,则是融合传统土木工程专业与计算机技术、机械自动化等专业而成。
对于已经在“坑”内的学生,该如何自处?叶波建议,能做的无非有二:“一是‘精则通’,把专业学精、做精,英雄总有用武之地,是金子总会发光;二是‘变则通’,可以通过转专业、跨专业、辅修专业等方式丰富自身就业渠道。”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