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鹰
欣赏工笔画是赏心悦目的乐事,但画工笔画却是件苦事:一笔一画、双勾勒形、晕染着色……费神费力、耗时耗工。画好工笔画更是件难事,湖南工笔画全国领先,先后有陈白一、邹传安、孙建林、朱训德等一批大家,要跟得上、走得出,难上加难。
平时隐居长沙闹市闭门作画、逢冬则南下深圳小住的“候鸟画家”周中耀,承载着宋元以来中国工笔画的千年血脉和使命,在西风东渐的浮躁与喧嚣中,传承开拓,推陈出新,守望花鸟世界的美好与宁静。
周中耀少年时即爱画画,同学们喜欢下课围着这个会画“洋菩萨”的小画家,班主任老师更是欣赏他的聪慧,特意买了一套印刷的画送给他临摹。老师早已过世,但发黄的画仍收在他的宝贝画箱中。年少时在中苏友好馆看过的邵一萍大师花鸟画作品,至今还刻在他的心板上,留在他的回忆中。
15岁时,周中耀辍学入工厂当小工,后又因三线建设到洪江火柴厂工作10年。此间三班倒,辛苦劳作之余,仍不弃画笔。其时,言语不多的他已将宋徽宗赵佶和黄筌作为师法对象苦心临摹。曾有工友见他练线条时自讨苦吃,用一自制铁管套在毛笔上运腕用力……在工友们酒后呼噜震天的酣睡中,他毫无倦意,将带去的院画临了一稿又一稿,独守着众人皆睡我独醒的寂寞。直到1976年才因照顾两地分居而被调回长沙,与妻子在同一家机械大厂上班。此时,他因出众的美术才华又被送到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今长沙理工大学)深造,其时已过不惑之年。系统的专业学习和人生苦难的磨砺,从此让他成了一名以画为生的人。
工笔画是宁静的,绚烂之极,归于宁静。天地无言,大美所在。周中耀的工笔画取材自然,宁静安神。令人震撼的《盼》是一幅作于2008冰灾之年的思乡之作,一只孤鸟在白雪皑皑的石上张望,冰天雪地上几簇银叶金盏的水仙正无声绽放……其时,画家因冰雪阻隔交通中断无法出行,案头的迎春的水仙和窗外冰封的世界,让他联想起好多人和自己一样无法回家团圆,于是挥毫创造了这张宁静至极的《盼》,那只孤鸟简直是众多思乡心切者冰天雪地的化身。
工笔画是唯美的,美到极致、无可挑剔。作为自唐代就独立成科的工笔花鸟画迄今已有千年历史,形成了作为中国传统美术重要门类的独特语言。浸淫其中深谙其味的周中耀在其专著《周中耀工笔花鸟画技法解读》一书中表述,工笔画有着个性、精湛、构成等四美。他喜欢钻传统的空子,挑传统的毛病,补传统的不足,创自家的风格。同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新的血液。作为勾勒填色、三矾九染,极具规划程式的传统工笔画,同样排斥胸无成竹、反复加工打磨出来的作品,追求气韵生动、浑厚华滋。在构成美上追求中国哲学千百年“和为贵”的美学境界,让线条、颜色、虚实、明暗、强弱等原本矛盾的东西在画面上和谐统一。我认为,好的画家其实就是调和这些矛盾的高手。
工笔画是隽永的,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苏东坡论画曾有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而周中耀的工笔画是形神兼备。儿童因生活经验与知识局限,看画只能看到形的似与不似,认识不到形以上更深一层的思想意义。而高雅的文人画则有着深厚的画外之意,而且意犹未尽、回味悠长……我特别欣赏一幅名为《中秋》的作品。圆月绽着银辉,柳条儿晚风中轻摇,塘石上小聚的几只八哥或仰望明月,或低头倾听水声,还有两只似在轻言细语……月色如水、岁月如流、亲情流淌,真是一年中最好的团圆之夜,让人思绪万千。
“心素纸雪,无奢无求。钱权名利,争增烦恼。天道恒理,得隐失愁。禅心静水,我自悠悠。”这是素心斋主周中耀的斋铭,这是他半个多世纪风雨的人生之悟,也是他丹青之路的艺术心得。